-----------《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二十
文/李现风
2023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书中的美句,有鉴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准。
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作者刘儒德读书笔记二十:
第二部分面向个体学生
26习得性无助-----绝望的心态不是一天养成的
28.(1)“习得性无助”,指机体由于接连不断受到挫折,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2)对照这些实验,联想班上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也在不经意间经历着同样的“失败--努力--再失败”的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沉浸在自暴自弃与悲观绝望之中。
(3)这个后续实验告诉我们,只要创设成功的条件,即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狗,在获得一定数量的成功后,也可以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同理,学生在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以后,都会失去努力的勇气,陷入一种绝望的心态。如果教师能像实验者一样,在适当的时侯托起学生的“腹部”,帮助他们跨过“隔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重拾信心,他们也会走出困境,逐渐远离绝望的心态。
(4)班主任不仅需要给学生“打气”,还需要始终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帮助学生将“我不行”的观念转变成“我能行”。班主任甚至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先在某一方面拥有自信,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5)这是因为差生体验到失败以后,更容易放弃和停止努力,即产生了“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被失败所影响,因为他们经历了多次努力与失败,稍遇挫折就缩头、就放弃。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为学生设置他们踮起脚来就能“够的得着的果子”,一旦他们够着了,再设置更高一点的果子,这样学生才能持续地想去摘果子。如果一直不管怎么跳也够不着果子,那么学生就只能放弃。
(6)张老师接手新班,发现很多学生居然“开天窗”,基本上都没有作答。但是,张老师并没有死板地“公事公办”,而是做了“内部处理”:将简单题的分值“提升”,将较难题的分值“降低”。第二天分发试卷以后,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后都很惊讶,也很激动,很多学生都拿到了学习以来的最高分。张老师趁机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说这一次同学们在简单的题上答得不错,下一次争取更难一点的题也能答出来。在这样的方式下,班上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张老师针对学生接受能力,调低了教学难度,强化了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慢慢地,在难的题目上学生也开始作答了。
(7)其实“果子”够不够得着,学生能不能体验到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果像张老师这样降低成功的标准,减少成功的难度,那么学生就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8)教师可以把长期和困难的目标分解成短期和简单的目标,适当降低学习标准、难度和要求,设置比他们能力稍高一点的目标。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成功,并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久之,学生就可能找回自信,持续地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最终摆脱习得性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