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1年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原文】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①,书堂隐相儒②。
庭栽栖凤竹③,池养化龙鱼④。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⑤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市⑥,不会说说屋里⑦。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⑧;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⑨。
【注释】
①仙客: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②相儒:宰相与儒士。代指高官与学者。
③栖凤竹:给凤凰停留、居住的竹子。
④化龙鱼:能变成龙的鱼。
⑤但:只,只要。
⑥都市:借指都市里的大事。
⑦屋里:借指家庭琐事。
⑧不辱:不会遭受羞辱。
⑨不耻:不会遭受耻辱。
【翻译】
简朴的竹篱茅屋风光别致,就是道观寺院也比不上。
命中注定有的一定会有,命中注定没有的也不要去强求。
道观寺院迎接的是神仙隐者,学堂里隐藏的是未来的高官与学者。
庭院里栽有给凤凰歇息的竹子,池塘里养有能变化成龙的鱼。
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交朋友就和没有一样。
亲朋好友只要在一起几天,感觉就不如刚见面时那么好了。
人的情意像水一样有高下分,世事如同浮云一样变幻莫测。
会说话的人讲的都是时代发展的大事,不会说话的人讲的都是家前屋后的琐事。
磨刀时都嫌磨得不够锋利,但刀过于锋利却易伤人手指。
追求钱财时总嫌不够多,但钱财太多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子女。
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就会经常感到满足,能做到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羞辱。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止境的道理就应适可而止,能做到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耻辱。
【解读】
对于生活和环境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平凡的人选择简单朴素,看破红尘的人选择青灯古佛,风雅的人选择芸窗竹院。但寺院道观都有清规戒律不可逾越,竹篱茅舍虽是山野之居但胜在逍遥自在。环境对人的身心是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的,无论是农家小院还是清庭雅舍,抑或是佛门圣地,人们或许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但至少还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否真正有命运这种东西,人们不知道,也无须太在意,只要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快乐地生活就好。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选择那些在能力、学识、道德等方面胜过自己的人作为交往的对象,通过交往,从朋友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匡正自己的品性,从而使自己受益。
在生活中也有伯乐,就是那些能够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长者或上级。我们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两个伯乐的话,可说是三生有幸。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也有失策的时候,就如诸葛亮那般的能人也会有街亭的战败;再愚蠢的人或平凡的人也有得意之时,也会有他闪光的一面。所以,看人要一分为二,要善于学习、总结,不要一棒子把人打死。
人情如流水,总有高低险滩;世事如浮云,总会风吹云散。人世的纷纭变化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也并非全无规律可循。一个人是肤浅还是深刻,可以从言谈中看出端倪。思想深刻、知识渊博的人往往视野开阔,他们的话题和关注点常常是国家天下、国计民生,同时见解独到;而思想贫乏肤浅的人则往往把话题带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言语乏味。当然,这跟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人际交往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如果不想被人当作一个肤浅的人,就要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和锻炼,不断给自己充电。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终累己”,我们要认清本末,凡事适度,不因利伤身,不因财累心。刀并不是越锋利越好,使用太锋利的刀需要格外小心,弄不好容易伤手。财富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通过合理途径,付出智慧汗水获得的财富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节奏,不能透支生命。
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聪明,但却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抑郁沉闷,难以享受人生之乐。知足是对生活条件、人我关系及名位角色等遂心如意,不作非分之想。常乐意指豁达随缘,不为个人顺逆而喜形于色或劳心伤神。对于钱财的追求应该知足常足、当止则止,对于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对于财富和荣誉要懂得适可而止,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见好就收,就不会有危险。
【原文】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①,若涉远必自迩②。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③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④。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注释】
①自:从。卑:低处。
②迩:近。
③使口:指动口支使别人。
④各乡里:指分居各处,各奔东西了。
【翻译】
有福之人遭到不幸时只是损失钱财,无福之人遭遇不幸则会伤及性命。
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差错,也会离正确的目标相差千里。
要想登上高山必须从低处开始爬,要想去远方必须从近处开始出发。
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但通常考虑两次也就差不多了。
与其动口支使别人不如亲自去做,求别人帮助还不如靠自己努力。
小时候是在一起玩耍的好兄弟,长大成人后就各奔东西了。
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食物丰富;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死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了。
【解读】
做事情不仅首先要深思熟虑,做出周密的计划,然后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朝着目标前进。
在工作中,任何细节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重要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要把工作做到位。对待学习、工作,要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果稍不小心,出现丝毫差错,那对学习、工作带来的损失有可能是巨大的。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四书五经”《中庸》中的一句警世明言,其意思是说,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这和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人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一个敢于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心向高处,取得更大成就。当一个人拓展视野、打开眼界之后,就会观赏到更美的风景,享受更精彩的人生。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取自《论语》,作为一句儒家经典,是要告诫人们做事情之前首先要考虑事情的可行性,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无论是思考两次还是三次,总之是希望人们能够在做出决定之前慎重思考,以免因一时冲动或考虑不周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将一切可能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做出严密周详的计划,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种是要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依赖别人,要靠自己努力。另外,还提醒人们在需要别人帮助而不能如己所愿时,切记不可以怨恨他人。怨恨他人只能使自己不愉快,自己的事别人能帮则帮,不帮也无所谓。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能如己所愿。在结果与初衷相背离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也无须悲观失望。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童年时形影不离的朋友如今各奔东西、形同陌路是常有之事,事与愿违也很正常,失落总是会有的,但是却没有必要失望,更不能因此而产生怨恨之心。做人应该豁达一些,生活才会舒心一些。
【原文】
人见白头嗔①,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③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注释】
①嗔(chēn):生气。
②固:安于。穷:穷困。
③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翻译】
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就很生气,我见到自己头发白了却很高兴。
要知道多少人年纪轻轻时就死去了,他们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
再好的墙壁也有裂缝,隔着墙也会有人偷听。
好的事情不易传扬出去,而坏的事情则可轻易传至千里之外。
贼虽然是卑鄙小人,但其智谋有时却可以超过那些所谓的君子。
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贫穷的人可以活得很自在,富贵的人却会有很多忧虑。
做了好事不但不感激我,反而把我当作仇人。
宁可用正当的方法去争取,也不可用旁门左道去谋求。
【解读】
人生苦短,上天赐予人类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身体的衰老虽然无法抗拒,但人们的心态却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左右。想想那些未及白头便英年早逝的人,能够白头而亡是应该感到庆幸的。满头华发正说明了老天对自己的眷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寿终正寝的幸运。
更何况,最美不过夕阳红,人通常在有了一定年纪之后,智慧和见解才会日臻成熟,做人做事各方面也才更显稳重老练,不像年少时似懂非懂、易逞一时血气之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要拥有不老的灵魂,同样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大有人在。纵观历史,很多伟人小时候被誉为笨小孩,但是他们长大后却出乎意料地成了伟人。为什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他们的努力。“笨”鸟先飞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勤奋,才有收获,如果只凭天资,自己不努力,骄傲自满,就可能会因此失败。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不要因为自己天资过人而荒废学业,不努力,瞧不起别人,否则就会重重地摔一跤。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靠天赋是不可能成为最强的,只有努力,不松懈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你有才华,那么就好好珍惜它,并利用它,千万别因为自己有才华而骄傲自满;如果你没有才华,就采用笨鸟先飞早入林的办法,用勤奋来补充自己的能力。有些担当重任的人物因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或机遇未至,所以成就相对较晚。
“壁有缝,墙有耳”提示我们,只要启齿言谈保密之事就有可能通过缝隙和墙外之耳泄露和传播,其后果轻则会遭受损失,重则会有生命之危。同时也警示人们,千万不要去做坏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所以也就没有绝对的秘密。再隐秘的事,终会有暴露的那一天,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做任何有违道义和良知的事。“一叶障目”当然更不可取。
至于为什么“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就是,人往往都是关注自己的优点,对别人家的好事往往不会在意,有的人在意也会在心里嫉妒,更不会免费为其宣扬,让大家都知道。别人也是一样,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说的人少,听的人也就少。人言可畏,人言杀人。有些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就喜欢传播别人的小道消息,喜欢看别人的笑话。因此,别人的桃色新闻、人际矛盾等往往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有的人因为在听这些别人家丑的时候自己往往会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贬低了别人抬高了自己,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扩散开来。但是不论人们是出于哪一种心态,做坏事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也不可能瞒过众人的双眼,做人还是要谨慎安分一些的好。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作为正人君子,可以不去想着谋取不义之财,但应想着如何防范窃贼小人,保护财产安全。同样是面对贫困,君子能安贫乐道,小人则人穷志短,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是否真正高尚。小人与君子的区分并不取决于他们智商的高低,小人的才智未见得不如君子,只是没有高尚的道德作为保证,一旦将这些智慧用在邪路上,便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伤害。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甘贫穷,为了摆脱贫穷而做出种种有违伦常、道德败坏的事情。追求富贵本来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行为,但是如果利用的是旁门左道,那么得来的富贵也就变了质。对此,有道德、有气节的君子是不屑为的。当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防范那些“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之类恩将仇报的小人,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这句话本义是说,宁可用正当的手段争取,不可用歪门邪道去谋求,含有宁死不屈之意。也可引申为,当自己的付出被当事人和别人曲解、误解时,特别是当别人失礼时,不要产生报复心理,以牙还牙,而要以礼相待,原谅别人。做人就要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要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式处理矛盾。孟子曰:“仁者无敌。”这是一种宽容、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人们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被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原则。
【原文】
人无远①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②难收。
【注释】
①远:长远。
②覆水:泼出去的水。
【翻译】
人如果不做长远的打算,那一定很快就会遇到困难。
理解我的人能够说出我内心的困苦,不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有什么需求呢!
晴天时不愿出行,非要等到大雨淋头时才开始动身。
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好坏就不要再说了,因为泼出去的水终究是收不回来的。
【解读】
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和高瞻远瞩的眼界以及有英明果敢的决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大事如果没有远见就会盲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做事的原则,只有对全局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确定事情的发展方向。这个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进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人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的确应该从长计议。当你做任何事情时,要有自己的长远计划。事情成功与否,不仅要靠自己的能耐,还要借助外部条件。对自己有益的因素,要充分利用,来帮助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
对于懂你的、了解你的人来说,即使你什么不说他也明白你心里在想什么,担心什么,并竭力为你分担忧愁,即使不能分担也会给你心灵上的抚慰、关心和安慰。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当机立断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时机。关键时刻千万不能优柔寡断,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好像天晴的时候如果老是犹豫不决,出门的时候遭雨淋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于木已成舟、已成定局的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不要耿耿于怀纠缠过去,而要开拓新境不断向前,要学会及时撒手,尽量向前看,向着下一个成功冲刺。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瑞典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客座教授,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作品获国际英伦奖;亚洲艺术樱花奖;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特别成就奖;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美术类金奖等诸多奖项。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入编《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众多期刊杂志,并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如行云流水,落笔似云烟。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又归于虚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