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烟雨蒙蒙》在今天,而第一次看《情深深雨蒙蒙》大概小学一二年级。好像当时对依萍的讨厌,现在意外地全部发酵成功,成了心疼、理解和眼泪。
与其说这是一部言情小说,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段成长故事。小说里的依萍更骄傲更坚硬,书桓更正直更深情。如萍的怯懦更凸显雪琴的泼辣和肤浅,陆振华的苍老,依萍母亲不变的平静。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在依萍那个潮湿的家里和那个既奢华又肮脏的“那边”上演。这狭小的空间里,有着让人想冲破的力量。压抑而暴烈。
依萍就在这里,成长而不自知。她那敏感的尊严深入骨髓,明确而强烈的报复成为她生活的主动力。电视剧里的赵薇总是瞪着一双白眼,那时候的我一看到她出现就想换台。可现在我却认为,她的热情她的生命力只能无奈地在这冲撞里以愤怒的姿态表现出来。她极尽全部心力去恨去憎。仇视和不甘滚成巨球,在她年轻的身体里疯狂地击撞着。依萍的妈妈,好友方瑜,恋人书桓几乎都说过一句相同的话:你就是把这一切看得太重了。而她就像刺猬一样,弓起背,迎向那些横空飞来的东西,并扎在刺里不放。
她也并不是没放下过所谓的“尊严”。她软着口气和陆振华要钱,当她为了“傲”而退还钱的时候,想起母亲苍白的脸而收下了。在骄傲的她看来,“屈服于贫穷,压制住傲气去接受施舍,就是人生最可悲的事了”。可是,谁能说这“妥协”不是另一形式上的“成长”?残酷的生活与你迎面走入一条窄巷,让它先过,似乎往后自己会走得更自在。“妥协”在此时并不是笑料了。但当她无意中面试盗版杂志社时做出的狠狠拒绝的决定时,那是出于对知识的尊重,这是“不妥协”。似乎在成长中“不妥协”也显得弥足珍贵。那些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总将沉淀成骨子里的精华。
她和书桓的爱情,像是两个几乎一样的人在搀扶着一起成长。他们很像,热爱读书,年轻向上。可有时他们又没那么像。面对依萍的满身刺,书桓叹息着:依萍,你为什么要这样记恨呢?怨怨相报,是永无了时的。可后来他竟也做出了报复这样的他曾最无法理解的事来。他说:我们都是些凡人。能做到无憎无怨的,是圣人。这绝不是他为自己的过错作出的辩护,我更愿意相信,他在爱里成长了,尽管,这过程充满了伤害。有很多事,我们生而必须经历,就如有些东西,必须要错了才幡然醒悟。只有真正深处其中,躺在那泥塘里滚过,才知道会有多不适。这也是成长的历程。依萍曾说,心萍的平和不适合这个世界!语气武断而自我。她定不会料到不久的以后她会想“但愿我能像心萍”吧。成长,大概就是把你认为是对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撕碎给自己看。
故事的最后,如萍饮弹身亡,陆振华含恨而终,雪姨被判了刑。依萍似乎如愿了,却完全没有了报复的快感。她失去了书桓的爱情。她失去了她曾以为最不在乎的东西,也失去了她曾努力假装不在乎的东西。她开始自责,为如萍由始自终的友善和自己的嗤之以鼻,为迟迟不曾发现不肯承认的父爱。不肯相信命运的东西泪眼婆娑地惴惴不安,猜测着老天的安排。刺猬长大了,刺也变软了,背上的东西也早就落下。
我们竟长成了曾最不能想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