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不成龙 各有所好
——《玉芝堂谈荟》
文:筠心 图:网络(郎世宁花鸟图册)
❖ 皇太极工于心计
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举报,说大妃阿巴亥经常送点心给代善,八成两人有一腿。此事幕后指使即皇太极。若努尔哈赤信以为真,首先大妃与代善要倒霉,跟着大妃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也要受到牵连。这么一来,皇太极立马少了四个汗位竞争者。
可惜,结果不遂人愿。只有代善名誉受损,大妃母子依旧恩宠不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逼大妃殉葬,说此乃大汗遗言。可怜年幼的多尔衮兄弟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力量大大削弱。
对外也是如此。明朝蓟辽总督袁崇焕牢牢守住宁远城,皇太极久攻不下。明的不行,干脆来暗的,使出反间计。偏偏疑心病重的崇祯皇帝上了当,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将袁崇焕寸寸磔刑。一百多年后,精力旺盛兼爱管闲事的乾隆深夜读明史,感叹之余,替崇祯帝给袁崇焕平了反。
再有,皇太极的攻心计——帮洪承畴披衣,一声:“先生得无冷乎?”令对方直呼:“真命世之主也!”可笑明朝那边,以为洪早已英勇就义,大搞设坛祭祀。消息传来,这教崇祯帝情何以堪?
❖ 睿亲王胸有大局
除了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儿子中,最出色的要数多尔衮。只是,他的运气始终欠些,两次与宝座失之交臂。父亲去世时,多尔衮才十四岁,没能耐与人一较高下,倒也罢了;只是第二次,三十一岁的他羽翼丰满,军功赫赫,却拱手让与六岁的福临,实在说不过去。
这到底是为什么?1643年,中华大地上三股政治势力——日暮西山的明皇朝、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东北少数民族政权清。此时,多尔衮若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为皇位之争火并,那么,清军内部将发生分裂,问鼎中原的梦想极有可能破灭。因此,多尔衮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
第二年,借着帮明朝皇帝报仇,多尔衮率领大军,进入北京。鼠目寸光的阿济格想着抢掠一把,将皇宫烧了,照旧回盛京去。被弟弟多尔衮拦住,说咱们就在这儿住下了。
代善被封为礼亲王,因为身为大贝勒的他礼让汗位于皇太极;多尔衮被封为睿亲王,“睿”指聪明。其实,多尔衮何止是聪明!
❖ 四阿哥为人轻率
“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赋性鲁钝。朕意已决,尔等勿得再请。”这段话出自《康熙起居注册》,当众大臣上疏,请求加封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为郡王时,康熙给出的意见。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真是这样吗?看雍正上台后,锐意进取,实施改革,不可谓不快!只是,凡老爸信任的,我皆不取焉,打击面之广,一时人心惶惶。兄弟们自不必说,江宁织造曹家,主编《古今图书集成》的陈梦雷,甚至内务府造办小臣赵昌,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总也有个度。
对年羹尧的态度,也没一贯性。好时,掏心掏肺,恨不得同穿一条裤。比如:“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恼时,年妃死去才一个多月,罗列九十二条大罪,命其自尽。
但“轻率”有时也导致“果断”。与孝庄太后感情深厚的康熙,居然奶奶去世近四十年,迟迟未将其下葬。而雍正登基才三年,便营造昭西陵,让她老人家入土为安。至于圈禁已久的废太子胤礽,封其子为郡王,命分府居住。令康熙头痛的难题,就这么三下五除二地被解决了!
❖ 诚亲王学者风度
受奶奶孝庄太后影响,康熙与西方耶稣会士交往密切,并且他本人对西方天文、地理、数学,有着浓厚兴趣。只可惜,他的接班人鲜有继承,雍正、乾隆一个比一个对此不来电。乾隆倒也喜欢西洋的自鸣钟,但仅限于赏玩,并非研究学习。
康熙的儿子中,在做学问方面,最像他的,就是皇三子胤祉。父子俩经常在熙春园(今清华大学内)讨论科学,畅谈文学。康熙本就是爱孩子的性格,十个儿子十个爱,加上共同爱好,对胤祉更是高看两眼。胤祉二十二岁时,便加封郡王,后升为诚亲王。此举对于分封谨慎的康熙来说,并不多见。
康熙交给胤祉的两件事:实际主编《律历渊源》和主持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皆完成得很出色。尤其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最多时,八十多人一起抄写,共计一万余卷。这项浩瀚的编书工程竣工,第一功劳当属编纂者,胤祉的老师陈梦雷,第二功劳胤祉当仁不让。
胤祉一直想明哲保身,不参与皇位争夺。可是,事与愿违。雍正八年,他被削爵,禁锢景山。两年后,心情抑郁去世,享年五十六岁。陈梦雷遭到连累,发配关外,并且雍正下令将其名字,从书的编纂者中划掉。但是,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
❖ 使皇帝多如雨落
清朝皇帝中最崇尚华丽奢侈,非乾隆莫属。可奇怪的是,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完全是另一种画风。过完花甲之寿,心疼钱花得太多,连连告诫身边人,将来七十大寿时,万不可如此浪费!不幸的是,他于六十二岁暴亡,再无做整寿的机会。
而且,嘉庆还十分平易。有一次,他正斜歪榻上,太监张进忠捧着奏章,久立门口。嘉庆问为啥不进来?张答:“焉有万乘之王,卧览天下奏章理也?”嘉庆立刻正襟危坐。张进忠可谓正直,然而,嘉庆的胸襟亦值得称道。
或许有乾隆热爱书画的基因,乾隆的儿子个个书法了得,特别以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为最。他临摹董其昌,书法水准稳居有清一代名家行列。并自创拨鐙法,有《诒晋斋帖》传世。永瑆也是个节俭的主,积攒八十万两白银,只可惜被不肖子孙败尽。
最有趣要数乾隆的老儿子,皇十七子永璘,贪玩爱游猎,到处蹦哒,乾隆也懒得管他。好在,永璘极有自知之明。他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和珅死后,嘉庆果然将其府一半归永璘。
❖ 撸不掉的“皇六子”
道光帝龙生九子,其中三个儿子,在晚清历史舞台上发挥过重要作用。首先皇四子奕詝,即咸丰帝;再有皇六子奕䜣,后来的恭亲王;最后皇七子奕譞,也就是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咸丰在位的十一年,内战外侮频仍,心力憔悴,年仅三十一岁驾崩,确实命苦。
但要论经历坎坷,当属恭亲王奕䜣。他原是道光的爱子,且颇具才干,可是阴差阳错在皇位竞争中落败。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却遭遇六起六落。并且,每次都是一撸到底。咸丰打发他去上书房读书,托孤八大臣中没他的份;慈禧对他更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以,气得他发牢骚,“道光帝的皇六子”你们总撸不掉吧!
咸丰曾题字“葆光室”屋匾给奕䜣,以告诫其收敛光芒,勿外露。或许,他就是吃亏在“锋芒毕露”上。身为洋务先锋的奕䜣,在晚年却阻拦光绪变法,这是他痛定思痛后,得出的经验与教训:慈禧不好对付,隐忍为上。
可是,对慈禧隐忍一辈子的奕譞,到了泉下也不得安宁。慈禧砍了他坟头的白果树,说“白”字加底下的“王”,犯了皇家忌讳。光绪气得跳脚,终究无济于事。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