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师兄得出了一个哪些人喜欢吃零食的理论,结论是中产阶级,太穷的不会有太多闲钱去买零食,太富的由于吃过很好吃的东西,他们会觉得零食不新鲜。
我想起陈巍老师提起的一个问题,龟兔赛跑,如果兔子很勤奋,乌龟该怎么办?我记得陈老师的大意是要么当井底的青蛙,不去见更广阔的天地,也就不会有多么强的负面情绪,要么盯着那只兔子,跟着它跑,能跑多远跑多远。后来一个同学机智地回答说乌龟可以跟兔子比赛游泳,但也是个机智的回答而已。
我又想到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人类被锁在洞里无法转身,只能透过火把照耀,看岩壁上的影子,直到一个人挣脱了锁链,看到洞外真实的景物,那个人跑过来告诉他的同伴,他却被认为是个异类,同伴继续相信着影子。
记得一日跟师兄说起,我们的阅读经验决定了我们的体会,比如那些众多的意象,提起天空便有希望的含义,而这并不是文字所自有的。
海德格尔和萨特强调了人的主动性,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无可选择的,但是我们有改变自我的自由与责任,而且我们能够改变。这个理念被一部分人讥讽为鸡汤,环境到底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认识与境界。
一日一个同学跟我说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跑,也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场接力赛,现在我想想,或许就不是一场比赛,而是自我的一种实现,流逝在时光里。所以幸好没有永生,那样日子便可能无了期待,因为有限,以及每一天都是不可追回的,才会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