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年,在新班级上完第一节课,当有几个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教的不错,哇上完一节课之后最开心的莫过如此了,从教室回往办公室的那一分钟绝对是当天内心最富足的一分钟,然后第二天就更加自信地走上讲台继续“絮絮叨叨”。直到有一次同样是上完课,学生特别兴奋地和我说:老师,我听懂了,我今天才知道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意思。我说:你真棒,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而这一次从教室回办公室的路上头脑中闪现刚刚他兴奋的表情,我太欣慰了!
今天的公开课,我又听到了让我欣慰的话:老师,我悟了,我今天才知道的意思是大于或者等于,我一直以为是大于和等于都要取得到。我对他说:我也是今天才发现你们是这样认为的,竟然还这么多人这样理解,然后我们相视一笑哈哈。
首先,我的第一个反思是:为什么我今天才发现他们是这样理解的,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之前的学生应该也有这样的,为什么自己没有重视起来?我想了一个中午,得出的结论是:我认为这是学生都知道的,是不需要全班讲的概念,所以每次都是直接把他当作理所应当的知识跳过去的。为了验证不是只有21美2班的学生有这么多人理解错误,下午我让高三选修班的学生做了同样的题,他们的理解竟然和高一的学生一样,大多数都认为是大于且等于的意思,天啊我惊了,惊的不是职校学生基础有多差,惊的是学了多年数学都没有发现自己的理解一直是有偏差的,当然数学老师也没有发现,就像去年听到高三的学生斩钉截铁地和我说0不是偶数的感觉一样。今天得益于麻吉星我想已经找到了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学生显而易见的错误理解没有被发现的原因:思维不可见。
比如这道题中,我一开始的认知是学生不知道怎么比较与的大小,所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比较的方法,比如举例反三:班上有一位学生的年龄是18岁的,那么他会6岁吗?竟然有同学说不会,我再借助数轴来讲解:成立,,那么数轴从左到右排列应该是:,这下大小关系显而易见的了,可事实是学生并不这么认为,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是成立的,当时,是成立的,但是,所以是不成立的。哦哦哦我终于看清楚了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如果不是麻吉星收集的学生数据,当很多学生第一次选错了,我会在全班画数轴比较大小,当学生说所以不成立时,我可能会口述一下的含义,接着往后面讲,但这个问题并不会引起我的重视,因为我并不认为会有这么多人理解错误。
(2)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可见。想办法让学生表达是很多老师课堂上希望看到的,可是青春期的高中生能主动表达比较少,何况是难度比较大的数学课上,如果不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又怎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教,有选择性地学。麻吉星反馈器就是学生的声音,它让学生的思维可见,比如本节课的课前检测的四道题,他们属于低难度的题,对于这种题我以前处理方法是:学生做完后我给正确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然后我把错误多的那些题进行全班讲解,或者同桌讨论完后通过举手说出需要老师讲解的那些题。今天,我的做法是收集学生四道题的答案作为选项,全班有三种选项,万一有些孩子有其他想法但不想表达的,我们就给一个其他选项,然后选用麻吉星让学生投票选择自己同意的那个选项,然后根据选项的人数较多的里面选人回答选择的原因,在学生讲解完原因后老师先不要说结果,让学生进行二次投票,看看掌握的情况,这样做不仅可以看到全班学生学习的数据,还可以保护自尊心较强的学生。
其次,让课堂活跃起来,分组讨论是很多老师课堂上的重要环节,讨论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真正有质量的讨论并非易事,本节课也想让每组学生讨论起来,但是每组人数太多,时间有限,3分钟根本无法让6-8人组的组员们每人发言,所以设置了先独立思考,将想法的关键词收集和组内两两交流的计划,可事实是考虑时间的关系,第二次两两交流的时间变成了5秒钟的互换答案,这是我本次课的第二个反思点:我为什么总是那么着急要把计划的内容讲完?
对啊,为什么呢?要学的内容都讲不完,进度跟不上,学生考试怎么办,高考怎么办?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所以就不要讨论了吧,浪费时间,学生自己做就好了,会就不讲,不会就讲,哎…这就是我最不想看到的现象,因为我都这样过,每次上完课内心都是虚的,学生到底听懂了没啊,所以高考必考的重要的知识就多讲几次多做些题,应该就差不多了吧。再加上自己总是想着课堂上融入一些信息化小手段,所以更加感觉到一节课时间不够用了,是放弃内容,还是不要把信息化融入平时的课堂了。我想这不就是信息化和学科融合时给老师们带来的大挑战吗?这次公开课,我给21计算机1班的几个学生在没有使用麻吉星反馈器的情况下模拟上了两次课,内容太多讲不完,教学设计改了很多遍,最后还是留下来自己认为要讲的,最后也如听课老师看到的一样,计划的内容并没有讲完,我想听课的老师应该都替我捏了一把汗,准备了这么久,这是怎么回事?那么多领导和名师都看着呢,总在那里提问绕来绕去的,还不快讲?(因为这两天太忙还没来得及去向听课老师请教,以上听课老师的感受是我猜的嘿嘿)不过我确实怕在外面的名师面前给我们学校丢脸。虽然内容没有上完,但我上完后的感觉还可以,并没有因为没有讲完而遗憾或担心,因为我通过麻吉星让学生动起来了。当我的导师黄爱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这节课是一堂让他感觉到舒服的课时,王博士也给了我肯定,组员们说我是一个成熟的老师,罗湖李主任说内容没有完成,在一个题那里回答了15分钟,确实让人着急。听了导师的肯定我真是又惊又喜,晚上问小敏老师,她说他们应该看到了我在处理最后一个比较与的大小问题时的方式与传统课堂不一样,另外是第四次使用麻吉星就已比较熟练。
点评环节,黄爱华老师提出了信息化融合课堂的五大难点:教学目标确定难、教学设计难、课堂深度对话难、概括提炼难、当堂训练难。王绪溢博士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螺旋即“品读—实践—深思—写作”,给老师们适应与熟悉信息化教学提供指导。
在导师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之后,我对第二个反思的观点是:如果重新上课我会把【思考2】变成:请问代数式是加减乘除什么运算?有什么关系?这样更加针对性和具体化,【思考3】中还是会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耐心地鼓励他们。但是这样内容还是讲不完,并且这周使用了麻吉星之后最大的感受课堂上也匆忙了好多。王博士说这正常的现象,因为麻吉星使用时都是学生在活动,学生讲的多了,教师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所以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更高,每节课下来需要思考的不是教师讲了什么内容,而应该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东西。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教的不错时,是肯定了我教的方法,而当学生和我说:老师我听懂了时,反馈的是他学到了内容,今后我更愿意听到后面的声音。那就从每一节课堂上开始,借助麻吉星反馈器,紧跟导师黄爱华老师,和5位小伙伴一起共同成长,感谢导师,感谢王博士,感谢小伙伴们,感恩博伦,感恩所有。
蔡巧敏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