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还是初中生的我与老师有一段对话。
老师: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好汉的名号吗?
一向博学而诚实的我诚实地回答:不知道。
老师:为什么不看《水浒传》?
我:听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老师:可是中考要考。
所以我很悲催滴去买了本青少年版《水浒传》来看。匆匆看完,感受很奇特。
当时我只有15岁,还不太清楚社会的模样。也就不能与梁山好汉们同呼吸共命运。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被朝廷逼迫,又被朝廷所骗最终悲剧落幕的故事。
中考后刚好看到了新版《水浒传》的电视剧,又深入了解了一下。后来,又找了本厚的那种《水浒传》来看。嗯,在后来所看,这本书其实很矛盾。
近些年来,有人质疑《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否应该被列为名著?因为,这两本书对国人的思想影响颇大。《水浒传》宣扬暴力,《三国演义》宣扬诡计。而且两书都很不尊重女性。
这说法我很赞同。如果说《三国演义》对女性是利用。那么,《水浒传》就是赤裸裸地歧视。《水浒传》中,除了极少数如扈三娘一般的助人的女汉子,以及如金翠莲一般需要人帮助的弱女子,或者如林夫人一般的女子,几乎全是淫妇。本来就没多少女性,还给写成这样。和《红楼梦》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点,宣扬暴力。我本以为《水浒传》中的好汉只会挥刀向恶人。然而,滥杀无辜也是他们的特色。李逵救宋江“如砍瓜切菜一般,直杀向前”;武松血溅鸳鸯楼也杀了很多不相干的人,而救卢俊义的屠城血案——直到吴用下令停止,城中军民差不多折损一半 仅此一项,被歼灭多少次都不过分。尤其是为了赚取天满星,把个四岁的孩子都给劈了,事后还互相赖。还有半分英雄样吗?这要是真影响了后世的读者还了得。
然而,要论厚黑学和黑帮文学,《教父》都及不上《水浒传》。单单是一个《火并王伦》就够研究一段时间了。火并用的好啊!什么叫火并呢?得是内斗才可以。正是被事先安插下的林冲率先发难,才有了这片后来的根据地。书里说王伦就是一个心胸狭隘又没什么能力的书生。不过,历史都是由胜者书写的,事实如何,不会有人知道的十分清楚了。
“天王”晁盖的死同样疑点重重。晁大地主放着富翁不当去占山为王可是怀有与众不同理想的。自从他错误地救下宋江并把他带上梁山后,慢慢地他发现了这个错误并且有心改正。所以,攻打祝家庄他怎么也要亲自上阵,有心立功。结果就被一枝写有“史文恭”的箭射死了。
按说,那种情况下用自己名字的箭不是明摆着招人报复吗?所以,有人把怀疑的眼光落到了“小李广”花荣身上。箭法太好也是种悲哀。不过,他还不算冤。还有人怀疑燕青呢!人家是使弩的啊!这一案也只能是悬案了。
还有,宋江的虚伪简直令皇叔都自愧不如 。他为何会得个“及时雨”的绰号?是凭借仗义疏财。以他矮矮的身材,不出众的武功与长相,以及小小的官职,是凭什么让好汉们心悦诚服的?是谦卑。
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谦卑可不是。多少影视剧里不都表现了是最谦卑的奴才最终狠狠地背叛了主人这一主题吗?谦卑的人,一种是不自信的人,一种就是以谦卑做掩护,时刻观察着对方 ,打算着取而代之。
他一次又一次地让出大哥的位子。晁盖临死前说能为他报仇的人得他的位子。卢俊义为他报了仇,宋江就几次三番地出让。而一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卢员外突然也开了窍。整个梁山差不多都是宋江的人,自己只有一个小乙。万一自己真的傻傻地接了,恐怕下一个办葬礼的就是他了。所以,他也顺水推舟,让宋江成功地坐上了大哥的位子。自己也得了个第二把交椅。
提到《水浒传》不得不提招安。招安就意味着被体制化。在我看来,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风光无限。可是,在那一刻,那个敢大闹天宫,和玉帝一较高下的猴儿是真的死了。因为,他接受了体制内的职称,他也没有逃脱体制。招安这一段,不得不看看武松和李逵两人的前后表现。
武松自从哥哥被害死后就不是那个勇敢的打虎英雄了。他开始变得内向和伤感。不过,他始终还算个明白人。李逵是梁山好汉里最不像好汉,然而对宋江最忠心的人。可能是因为宋江虽然也不太尊重他,但却是最在意他的人了。然而,他反对招安。反对宋江的决定。
他是个粗人,手粗心也粗。能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在梁山上好吃好喝就够了。不会也不愿意去想什么封妻荫子的事。
所以,当他最终被宋江害死。我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他一直都没有开窍,不知道究竟是好还是坏。
梁山好汉们从热热闹闹地举事到被招安,再到被派去攻打方腊阵亡大半。再到宋江和卢俊义被奸臣害死,然而皇帝并不追究。终究是失败了。
古今多少事,到最后,都是要付予说书人。《水浒传》的意义非常丰富,年轻的孩子是领会不到太多的。所以,最好是年龄大些才开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