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不息——《北上》书评

《北上》和作者徐则臣老师

我第一次知道《北上》这本书,那是在我高三的时候,听我一个朋友分享的。

他说,高二那年读完茅奖获奖作品《北上》,人都升华了。

或许,很多文学爱好者,知道《北上》这部书,是来源于第十届茅奖。

而对于徐则臣老师,我所知甚少。后来在百科上搜索关于他的些许信息,78年生人,迄今不过四十五岁,可谓是文坛上的青年人。而与他同期获奖的,如陈彦老师,李洱老师是60年代生人,更不用说梁晓声老师是共和国同龄人。

我向来不认为年龄是文学创作的水平标准,却也不得不承认,生活经验的累积和阅读的丰富往往会使作品富于厚度与深度。

但是,《北上》的水平,堪称一部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民族史诗,而这部史诗,不仅属于我们这代人,更属于我们的先辈,也属于我们的后人。

2023年6月份,当我考完那场酣畅淋漓的高考后,迅速买来了《北上》。

但各种杂事,聚会,旅行,让我只有在间隙时刻才能够有机会读一读这本《北上》,同时又还读着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东野圭吾的《造彩虹的人》。

断断续续的,终于在7月初读完了。

但我意犹未尽,《北上》后劲之大,根本不输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茅奖获奖作品。

于是乎,我静下来,花了三天时间,重新读了一遍《北上》。

总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

《北上》文字之力量,通过书写时空的跨越与人世的巧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读者在作者巧妙的引导下,看到了那场有缘千里来相逢的北上,又看到了百年之后,那场阴差阳错间的命中注定般的再会,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不得不高呼过瘾。

不虚此行。

那么,老僧在这里,分享一些关于自己对于《北上》的一些感受。

希望能同诸位文学同好同频共鸣。

PS:之前和朋友交流过,我们都觉得《白夜行》和《北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还没有读过《白夜行》的朋友可以在看完《北上》后去看一看《白夜行》。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内容与情节

情节线1:1901年,北上

首先,《北上》开篇节奏非常慢,从遥远的意大利维罗纳来的小波罗来到中国,希望考察大运河,于是他同会意大利语的李赞奇联系。结果李赞奇腿压断了,他便把陪同小波罗考察大运河的任务介绍给了同事谢平遥。至此,小波罗同谢平遥相识,并一同踏上北上之路。

小波罗来考察大运河,很大程度是受马可波罗的影响。

这里,多提一嘴马可波罗。

中国人对马可波罗的印象,是一位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商人,来到中国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于中国生活十七年,期间做官为忽必烈巡视帝国各地,到过陕西,江南,四川,云南多地。回国之后,他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在狱中同狱友简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后来狱友整理为《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传播。

至于后世史学家关于马可波罗有没有真正来过中国的争吵,我们暂且不谈。

我想讲的是,马可波罗以及那本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的影响力。

在这本游记里,中国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经济繁荣,大都,开封,西安等煌煌大城矗立于帝国的山河平原,泉州,镇江,扬州等商埠港口招徕着四方客商,阿拉伯人,色目人,朝鲜人,越南人仰慕帝国的物阜民丰,跨山渡海来此经商。

欧洲人,疯狂了。

马可波罗的那个时代,中世纪罗马教廷对与全欧洲的压迫依旧存在,封闭的社会,愚昧的人民,文化在宗教的威势下苟延残喘,经济在领主的分割下一蹶不振。

但,变革的因素已悄然出现。

城市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商品贸易的火苗重燃,最终点燃了文艺复兴的万丈光芒。

而马可波罗生活的十三世纪,人文主义的思想,正在一点点撕破中世纪的皮囊,历史的天空中,久违的太阳将阳光送入欧罗巴的土地。人们开始关注现世的生活,而不是用金钱赎买虚无缥缈的来世。

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来得刚刚好。

欧洲人对于游记中那个富庶的东方充满了向往。

政治上,书中记述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后世启蒙思想家奉为圭臬,先哲伏尔泰老爷子不止一次表达过对于孔子的认可与崇拜,统治者贤明,而国民亦各得其所。

经济上,书中说东方的商品琳琅满目,东方的财富不可计数,丝绸,茶叶,瓷器,无不扣动欧洲人的心弦,对于一条去往东方商路的渴求让他们在于奥斯曼土耳其对陆路的阻挠下毅然将目光投射到了海上,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首先新大陆发现,然后新航路开辟,然后血与火的殖民掠夺,然后商业革命,资本急速累积,然后工业革命,最终世界市场建立,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在这个世界市场中,西方占尽上风。

而小波罗,正是在马可波罗对于西方持续百年的影响下,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他的意大利祖先曾驻足过的大运河。

当然,我们读到后面知道,小波罗来中国的目的,并非只有参观大运河,而是更有其他目的,甚至与这个目的相比,考察大运河似乎更像一个幌子,但在这里先按下不表。

书归正文,同小波罗谢平遥一同北上的,还有小波罗在杭州结识的随从,四川人邵常来,以及船夫老夏,老夏的大徒弟,二徒弟(周义彦)。

在诸君北上的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二十世纪伊始的中国。

槽帮,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乡村教堂,腐败无能的官僚,沿江城市的市井生活。

小波罗每天用派克笔在牛皮记事本上记着日记,用柯达相机照着运河沿岸的风物,谢平遥每天读着康梁的书,在水波的起伏中思考。

故事的转折,出现在邵伯闸。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大清规定,外国友人若有急事,可以在船舶拥堵的邵伯闸获得优先通行权,以体现我大清“怀柔远人,友爱诸邦”的天朝气魄。于是乎小波罗的船便随便挂了个外国旗帜,在中国船民们的愤恨眼神中优先通行了。

重要人物,孙过程,便在此时出现了。

孙过程其实在小波罗的船只到达邵伯闸之前便挑衅过一次他们,而这一次他在小波罗船只过闸时故意激起民愤。强迫着衙门里的大人们让他与小波罗一起优先通关。通关之后,老夏凭借着良好的船技,调整好风帆,将孙过程甩在后面。

但,这一次通关事件,在本就担心受北方义和团仇洋情绪影响波及自己的老夏心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到达高邮镇后,老夏借着修船之名,让小波罗付了前半程的费用,谢平遥带着小波罗上岸去高邮考察,而邵常来和夏家师徒停留在船上。

未曾设想,当谢平遥带着小波罗回来时,只剩下在岸边守着行李哭的邵常来。

老夏师徒将邵常来好话赶下了船只,多余的赏金什么都不要了,只求尽早南下与小波罗分道扬镳求得安全。大徒弟盼着娶媳妇,也跟着老夏走的;读过几天书求知欲很强的二徒弟周义彦其实是舍不得小波罗和谢平遥的,之前谢平遥看到周义彦有志于学,便将自己手抄的一本《天演论》赠与他。而在小波罗离开时,周义彦又偷偷拿走了他那本满是意大利文的笔记本。当小波罗返回时,翻遍行李却未能找到自己的笔记本,尽管无奈,但又只能认账。

这本笔记本,将成为另一条故事线的重要线索。

在高邮镇,在决意继续北上的小波罗的要求下,谢平遥通过漕运的朋友联系了一个愿意送他们北上的船家,陈改鱼,老陈。同行的还有老陈一家人,老陈的老婆,强壮的陈婆,以及老陈的两个儿子,大陈和小陈。其实陈改鱼原本是不想揽这个活的(和老夏跑路的原因一样),但由于是亲戚的关系加之洋人的丰厚的报偿,这才把这个活接了下来。

继续北上的路上,他们被孙过程给追上了。

孙过程一帮人劫了船,绑走了小波罗。谢平遥放不下心,以翻译的身份自愿跟他们一起。

孙过程一伙人带着小波罗和谢平遥在芦苇荡里行进。途中小波罗被绑的理由也就明了了。在那场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中,无数中华儿女惨死在外国侵略者的枪下,这其中就包括孙过程一伙人的老大的儿子。老大发誓,日后看到洋人一个就杀一个。小波罗被抓到了,就必须作为“外国”这个国家的国民被杀。

小波罗被囚禁了起来。未曾想到,这伙人里有一君,叫做孙过路,是孙过程的哥哥,而孙过路和谢平遥曾有过一段往事,当年在孙过路穷困潦倒,险些饿死时,谢平遥曾经给孙过路了一口吃食,相当于孙过路的救命恩人。孙过路看到谢平遥,下定决心报恩,于是打发走了其他的看守,不顾好不容易抓到小波罗的弟弟的反对,放走了谢平遥和小波罗。并将弟弟孙过程托付给了谢平遥,要求弟弟“你得活着”。

孙过路知道代价,放走了洋人,他第二天只有一死。

但是为了报谢平遥之恩,他还是把小波罗放走了。

孙过路这个角色是在这条故事线中是相当立体的。尽管他出场的篇章很短,但他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相当深刻,即他的矛盾人格。一方面,参加过义和团的孙过路恨洋人,称他们为洋妖。他也是从义和团死人堆里爬出来,洋人杀了他不知多少兄弟,侵犯了他的家园。

另一方面,为谢平遥所救的孙过路又想着报恩,在重恩重义气的思想影响下,他又选择了报恩,放走了小波罗。

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普遍的一种心理,国仇家恨是大环境,仇视侵略者是国民共识,但是儒家影响下个人的恩义观又时常会与之形成矛盾,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书归正文。孙过程被迫与哥哥生离死别后,护送着小波罗一行北上。船到济宁,正值孙过路的冥诞。孙过程上岸,到哥俩曾经待过的的废弃粮仓祭奠哥哥。在那里,孙过程碰上了昔日的旧相识张群一帮人。他们的生计很艰难,对于洋人也是很仇恨。孙过程在聊天中提到他现在护送小波罗北上的事,张群一伙人在表达愤恨的同时也起了歹意。

孙过程提到洋人后,与张群他们越聊越不投机,干脆就分别了,到了曾经和哥哥喝酒的喜相逢酒家,恭恭敬敬地摆了两幅碗筷。往那个哥哥的盘子里,夹满了菜。愁绪同酒精一起上头,孙过程一直喝到酒家打烊,才醉醺醺地往码头去。

船上人影攒动,两个随行士兵护卫在船外。原来就在孙过程上岸的这段时间,小波罗遭河盗抢劫中刀了,在肚子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口。小波罗最舍不得的是一根手杖,在河盗的抢劫中,小波罗拼死要把手杖给拉抢回来,这才挨上了这么一刀子。在被救治之前,小波罗一直念叨着手杖,最后才请求对他的救治。

孙过程知道,那几个盗贼不是别人,正是张群几个。后来孙过程猜测到了手杖对于小波罗的重要性,上岸去质问张群一伙人,手杖被放在了哪里,结果被告知手杖被丢在了河道中。

继续北上,小波罗卧在舱内养病。稍有好转后听说岸上有外国传教士和其他几个外国人,便挣扎着上岸去拜访,在途中不慎摔倒,伤口被浸润在了污水中,发生了感染。

回船后不久,小波罗病情急剧恶化,北上走访了多个中医和西医,均无济于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小波罗坦言自己已经喜欢上这条运河,已经能够与这条河流共呼吸,对于未能完成北上的征程表示了巨大的遗憾。

小波罗对于这一路陪他北上的人们充满了感激,将他的物品悉数送给了他们。因为他知道中国人对于遗物是很忌讳的,在走之前送出,算作礼物。

众人不愿,但拗不过小波罗。

孙过程拿了相机和哥萨特马鞭;邵常来拿了罗盘和怀表;老陈要了石楠烟斗;大儿子要了毛瑟枪;小儿子拿了勃朗宁手枪,陈妻拿了最后的五块鹰洋。

至于谢平遥,当然拿走了作为文化人的他最在乎的小波罗此次关于运河的所有书籍和资料。

除了物品的分配以外,小波罗随手的钱财,他安排除了支付安葬他的费用以外,剩下的三分之一给老陈修船,其余的各位平分。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对“兄弟”谢平遥说了他此行的真实目的。

其实小波罗并非什么水运专家,他来中国的真实目的,是寻找自己的水兵弟弟,费德尔。

只可惜,他找不到了。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8月4日,意大利人保罗迪马克死在通州运河的一条船上。

至此,这一条“北上”的主故事线结束。

情节线2:1900---1934 沉默者说

这一条情节线,徐泽臣老师是全部放在第二部中叙述的。

而这一条情节线,是关于小波罗的弟弟,费德尔的。

费德尔从小就对运河充满了兴趣,他曾经在水城威尼斯驾驶贡多拉,也正是在威尼斯,他结识了在威尼斯学习的英国人大卫。

他自愿报名,参加了八国联军来到了中国,但别人为了劫掠传言中富庶的东方,他是为了那条令他魂牵梦萦的运河。

在中国,他与大卫再度相逢。而喜欢美术的大卫带着费德尔来到了风起淀,来到了秦如玉家看看他们家制作的杨柳青年画。

大卫流连于东方奇妙的年画技法,而费德尔却爱上了秦家的独女秦如玉。

部队开拔后,在一场激战中,他的腿被射中,腿中骨头尽碎。尽管经过救治,但费德尔还是成了瘸子。费德尔悄悄逃离了部队回到了风起淀,寻找秦如玉。

而此时的秦家受到费德尔和大卫的影响,祸事临门。因为在风起淀,只有秦家和袁家制作年画,自然也就成为了竞争对手。在义和团运动中,老袁家得知了秦家有洋人出入,于是便大加传播,最终义和团找上了门。

老秦百口莫辩,为了女儿,他同意了费德尔对如玉的追求,将如玉托付给费德尔让他们连夜逃离。

而自己夫妇俩葬身于火海之中。

费德尔改头换面,留起了辫子,改了一个中国名字“马福德”,也渐渐熟悉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学会了中文。就这样,他们在蛮子营过起了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当有人问起马福德的相貌时,如玉便说马福德是西北来的不会说话的“骆驼客”。马福德干起了摆渡人的工作,和如玉生儿育女,过着平静的日子。

33年之后,马福德家中已是三代人同堂。

但是平静中就被打破了。1934年,日本对华北的蚕食已经愈演愈烈。一天马福德去赶集,如玉便帮着他摆渡。有四个日本兵要渡河,如玉便把三岁的孙女马思意往码头走去。结果几个日本兵看着马思意的西洋长相,便调侃其他的母亲,起了兽欲。

如玉见状,急忙让孙女快回去,结果日本兵此时松开了牵着狼狗的绳子,狼狗扑向了马思意。如玉心中着急,抓住了狼狗的腿,狼狗反身就开始撕咬如玉,直到如玉的内脏被抓扯而亡。

当马福德看到家中如玉的遗体,盖着白布,他心中怒火腾升。他将妻子葬在了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运河边,这样当发大水的时候,如玉就可以顺流而下,回到风起淀,回到故乡,回到他们初识相爱的地方。

马福德说:“葬完如玉,我这一生也可以结束了。”

葬完如玉后,他拿着枪到日本军营,杀了十几个小鬼子,将那条咬死妻子的狼狗硬生生撕扯开来。

日本人对马家展开了报复,马福德的儿子被日本人杀害,妻子带着两个儿子逃荒去了,将马思意寄居在邻居家中。马思意一直活到了21世纪,而她的妈妈和兄弟此后杳无音讯,据说全都死在了路上。

马福德不知道的是,他的哥哥,小波罗,33年前死在了同一片土地上,死在了找他的路上。

情节3 诸君后代

斗转星移,百年春秋,一晃而过。

谢平遥的后代,谢望和,是一个生长在北京城的影视业者,计划于拍一部名叫《大河谭》的关于大运河的纪录片。

但此时他的甚为窘迫,他离了婚,几乎净身出户,但妻子却变着法找他要生活费,儿子的各种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大河谭》的经费却迟迟没有着落,曾经的领导用各种理由搪塞他,踢皮球式的行为让谢望和难以继续自己的项目。

偶然一次,他在一个摄影展上看到了一个名叫孙宴临的女摄影师的作品,关于大运河和运河人家的。他十分欣赏,觉得和自己的《大河谭》项目有许多相和之处。

孙宴临,正是孙过程的后代。

谢望和回到了故乡,终于得到了片刻的清净。在和孙宴临的接触中,二人激荡出了爱的火花。

32岁的孙宴临一直专注于摄影事业而没谈男朋友。在谢望和最开始的拜访中她身为冷漠,对于这位从北京来的中年男性无甚兴趣。但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她发现自己逐渐爱上了这个油嘴滑舌但是执著于自己梦想(即《大河谭》)的人。当谢望和飞回北京后,她做出决断,在下课之后便飞到北京他的居所。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前文提到,谢望和之所以能够认识孙宴临,来源于孙宴临的关于运河人家的作品。而孙宴临拍摄的运河人家,是关于邵秉义和邵星驰父子的。

没错,邵秉义和邵星驰父子,正是邵常来的后代。

邵常来在北上之行结束后,便回到杭州。跟过洋人小波罗,最北又到过通州的邵常来瞬间成了船家心目中的抢手货。后来又逐步成了船主的事业,一步步宽裕起来了。

邵常来曾经跟过一个船主,船主十分好赌,输了一大笔钱,干脆将船以低价卖给了邵常来,至此,邵常来开始了自己的运输事业,运河运输也随着邵常来从小波罗处得到的罗盘一代代传下来,成为了邵家的重要传承。

而邵星驰,却决定到岸上去生活,他娶了一个岸上的媳妇,终结了邵家世世代代的船民生活,并和朋友在开了一家船舶修理厂。邵秉义为了支持儿子的决定,将船卖掉,钱拿来支持儿子的事业。

前文中孙宴临那些关于运河人家的摄影作品,正是她在运河采风时,拍摄的邵星驰结婚前后邵家的生活情景。

后来邵星驰生意不顺,经济吃紧。为了腾挪出资金,听朋友说运河边“小博物馆”民俗连锁老板周海阔四处收集关于运河的老物件。邵星驰瞒着父亲将那件从小波罗处传下来的罗盘卖给了周海阔。家族世世代代都会意大利语的周海阔觉着这个罗盘是个宝贝,便以高价收购。

周海阔,就是老夏二徒弟,好学的周义彦的后代。周义彦拿走了小波罗的那本日记本,至此,世世代代都要研习意大利语,周海阔的爷爷是意大利语教授,周海阔的父亲受政治运动影响没系统学过意大利语,但也是自学成功。周海阔随身佩戴的书状玉坠上,写着意大利语“语言”二字。

周海阔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他在运河边开了很多家“小博物馆”民宿,并四处收购关于运河的古董物件。后来“小博物馆”名气越来越大,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

在收藏的物件中,他最为看重的就是从邵星驰那里收购来的罗盘,被他视作“镇馆之宝”。

邵星驰的船舶修理厂坚持不下去了,他决定又回到水上生活,现在其他人船上当船工,于是他决定将传家宝罗盘从周海阔那里买回来。而无比珍视罗盘的周海阔坚持价格必须翻倍。当邵秉义得知邵星驰将罗盘卖给周海阔后,气愤之余前去找周海阔希望将罗盘买回。周海阔看着老者的恳切,动了恻隐之心,便同意他们以原价购回,现在不支付都行,先拿回去。

北上诸君后代情况大抵如此,命运轮回般的牵扯,在百年之后,让他们同先祖般又重新联系起来。

在另一边,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的后代马思意后来生养了一儿一女。女儿胡静事业有成,成为中关村女强人。儿子胡念之毕业于北大考古系,如今已是考古专家。

马思意年老后,脾气越来越硬气,先是坚持将自己的名字由“马思艺”改为“马思意”,多次摔跤骨折后先是不同意找个看护,后来绝食求死。做子女的肯定不愿意,但是也拗不过母亲。

马思意有一句话我印象尤为深刻:“不是所有伤都得治。不是所有人的伤都得治。”

最终,马思意同亲人们团聚了,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风起淀。

在胡念之安顿好母亲的后事后,他回到了考古工作现场。闲暇转悠时,阴差阳错间她走入了小博物馆民宿。

此时的小博物馆民宿,镇店之宝已经换成了一封意大利语信件。说来话长,前些日子邵家父子将罗盘赎回后,镇店之宝便空缺出来,后来建筑工人们在运河边挖的了一个老物件——一根手杖,在其中找到了一封信件,一封意大利语写就的信件。他们于是将这卖给了周海阔,周海阔觉得分外稀奇,便将其摆在显眼处。

没错,这根手杖,就是百年前那个夜晚,小波罗拼死保护的那根手杖,而手杖里的信件,则是费德尔写给哥哥小波罗的信件。

胡念之看到这封信,看到落款处的意大利文读出竟是“马福德”,大为震惊!太老爷的名字竟然出现在这里!

他请周海阔复印一份新建,并讲了马福德的故事。周海阔答应,倘若故事属实,他必会原物奉还。

一个晚上,在周海阔的小博物馆民宿里,马福德的后代胡念之来了,谢平遥的后代谢望和来了,孙过程的后代孙宴临来了,还有邵常来的后代邵秉义和邵星池父子俩也来了,五个家族的后代,因为机缘,相聚在了周义彦的后代周海阔的地盘上,相谈甚欢,

谢望和猜测,各位的先祖或许曾经同途而行。

可惜,岁月悠悠,运河涛声依旧,故事早已揉碎在不息的波浪中。

晚饭后,谢望和同孙宴临走在路上,他们听到了,最大的喜讯。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

这一天,是所有运河之子的节日。

[if !supportLists](二)[endif]个人的一些见解

上文,七千字左右,就是对于《北上》一书内容的大致概括。为了方便叙述和读者理解,其实很多精彩情节我都做了删减,比如北上路途中小波罗一行人和沿岸教堂的故事,谢望和父辈间的爱恨情仇,孙家与相机的不解之缘等等,这些情节都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不妨去看看原著。

《北上》一书读完,我的感受,正如我开篇提到的那位同学一样。

“人都升华了”。

我并非专业的文学评论家,仅仅是个高三才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尽管志愿填报时每个大学只要有中文系我全部把中文系填在第一位,但最终能不能实现自己与文字打交道的梦想尚未可知。

因而,我的感受,字词用取表达可能并不具有文学的专业性。

还望海涵。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妙不可言的情节。

徐泽臣老师属于那种边写作边埋线索的那种作家。前文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成为后文中相当重要的铺垫。比如小波罗临终之前将自己的随身物件分给自己的旅伴们,看似没有什么讲究,实际上全是后文的重要暗示。

拿走罗盘的邵常来,后来世代生活于运河之上,邵星驰短暂出离后最后也还是回归了水上人家的归宿。

之前就偷偷拿走小波罗牛皮日记本的二徒弟周义彦,让周家成了意大利语,世家,子子孙孙都同意大利有了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谋生还是求学,都和那个遥远的西方国家相关。

拿走柯达相机的孙过程,让相机成了孙家一个难以割舍的联系。相机让孙家子孙因为拍摄人体背上了流氓的骂名,也让孙家子孙因为摄影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并在冥冥之中找到了祖先曾经走过的那条路。

罗盘,相机,日记本,以及那封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北上诸君家族百年间的命运,也让这些子孙重聚一堂,正如一百年前他们的先祖一样。

这就是北上的情节安排中相当巧妙的一点,徐则臣老师刻意将故事中所有事连接成一个轮回,通过小波罗的物件如罗盘,信件等,将前后世代连接起来。这些物件,作为线索,连接了小波罗和北上诸君,也连接了他们的后世子孙,最关键的是,这些物件也将后世子孙们连接起来,让他们最终和他们的先祖一样走到了一起,,小说中的人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环。

世间一切源于因果,也以因果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切尽是缘分。

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我想,莫非这片刻美好时光,也是前世深情呼唤的幻化?

佛曰: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强烈的情感

《北上》全书中,人物之间的几段感情相当刻骨铭心。

一是谢平遥和小波罗之间的友情。

谢平遥和小波罗可谓是萍水相逢,如果没有李赞奇受伤一事,二人的命运根本不会有任何交叉。但是他们的命运线终究交叉了在一起。

一路北上,二人由初识时的陌生,到愿意共渡患难。

当小波罗被孙过程绑走时,谢平遥不放心的跟随着他一起。当小波罗被人误解时,谢平遥也是用错误翻译的方式对小波罗撒下一个善意的谎言。当小波罗临终时,谢平遥不能自已,坦言自己“愿意陪你走完这一程”。

在最后,小波罗没有继续称呼谢平遥为“Mr.Xie”而代之以

“兄弟”。

北上一程,未满期年,但却成了谢平遥此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许当他那日回忆往昔,会想起多年前的那场北上,想起那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洋人,那个叫“小波罗”的人。

那个人,曾给予过他无私的友情。

那个人,在临终前,叫了他一声

“兄弟”。

这段知己般的情义,跨越百年时光,依旧给人以深切的感动。

二是马福德和秦如玉之间的爱情。

我除了悲壮,找不出任何词语。

我除了眼泪,找不到任何表达。

悲壮的开始,平静而快乐的过程,最后以悲壮终结。

他们的爱情开始的时候,老秦夫妇葬身于火海。二人在逃跑的船上,行了最后一次人子大礼,至此结为伉俪。但此时二人无依无靠,父母离世,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

随后,琴瑟和鸣,厮守三十年。

他们爱情结束的时候,妻子死于倭犬的撕咬,丈夫悲痛欲绝,只身赴敌营,将侵略者杀了个一干二净,将那只倭犬活生生撕成两半,随后以身殉情。

爱一个人会深到什么程度?

会深到,你已经离不开ta,你们的灵魂深处已经结合,不可分割。

你渴望时时刻刻同ta在一起。

哪怕是死亡。

愿此生能有这么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不求轰轰烈烈,唯求一生匆匆,能有人共同途。

不求青梅竹马,唯求大雨倾盆,能有人共伞下。

不求沧海桑田,唯求鬓发苍苍,能有人共忆情。

不知道是不是徐则臣老师故意安排,谢望和和孙宴临的爱情,我觉得和马福德与秦如玉的爱情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男方的主动追求,女方都有自己的观念,最终都修得正果。

但谢望和和孙宴临的爱情,有了一个好结果。

尽管二人时不时还是有矛盾,但我相信,那是夫妻之间的打情骂俏,是长久相守的愉悦插曲。

而马福德和秦如玉,却等不到共同白首终老的那一天了。

三是小波罗与费德尔之间的兄弟情谊。

费德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小波罗放心不下,最终以考察运河的名义来到中国寻找弟弟。

这一段故事,小说没有直接描述,而是在暗线叙述。

当我在作者的引领下,逐渐拼凑出这段故事的前因后果时,心中已被悲叹之情所占据。

一个哥哥,不远万里来到异国,寻找一个或已失踪或已战死的弟弟。弟弟未能寻找到,自己却客死异乡,这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小波罗临终前,对自己没能走完北上之旅表达了万分遗憾。

但我觉得,更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弟弟,生死未卜的弟弟。

当小波罗离世时,心中的绝望,遗憾,透过文字,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里。

而百年之后,密封在手杖中的信件被发现,让读者想起一百多年前小波罗在河盗面前拼死保护手杖的情节,才明白这是一个兄长在守护对于弟弟的执念。我读到这一情节时,恍然大悟的同时,心中五味杂陈,悲痛,惊讶与感慨交织。

须知也正是小波罗拼死保护这一情节,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小波罗最后的死亡。

用死亡去捍卫一份不知结果的牵挂,值得不?

或许值得。


[if !supportLists](三)[endif]结语

尽管关于《北上》,我还有很多多想说的。

但一时语塞,想不出只言片语。

思索已久,千言万语,汇成一言。

“世间一场大梦”。

运河不息,涛声依旧。

2023年7月18日

写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理图书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045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120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28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32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9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3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6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6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0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7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运河,于我来说,存留脑海的只是些支离破碎的书本化印记,如果非要再往深处挖掘,也只能是对未曾谋面的大运河的美好想象...
    教育情怀阅读 777评论 0 0
  • ​在《北上》中,徐则臣以独出心裁的叙事技法为大运河立传。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命运、追...
    自由在脚下阅读 1,237评论 0 1
  • 《北上》是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五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书写了一百年来大...
    江雪阁阅读 1,836评论 10 73
  • 《北上》写的是一条贯通中国地理南北大动脉的大运河,小说并非是按照一条河流的直线,一路向前写去,而是在一个庞大的结构...
    飘雪儿5阅读 1,692评论 4 5
  • 读《北上》有感 河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随着流水形成了历史最早的村庄和土壤。《北上》是作者站在京杭大运河的沿河两...
    土豆炖蘑菇_68fe阅读 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