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登卿不降阶,世卿不世职”
所谓“登卿不降阶”的意思,就是说鲁国的诸卿除非死去或者流亡,一旦进入卿的序列(除了前面提到的大宗伯以外),一般都是可以不断提升排名的,即只要排名在身前的那位卿身故或者流亡了,那么排后的这位就有机会递补登入前面的卿位;另一方面,只要身在卿位,并不存在官越做越小的现象,要么继续升迁,要么死去或者被迫流亡了。
而“世卿不世职”就是说作为卿的父亲去世以后,儿子即便有机会成为卿,也不可以立刻继承父亲的卿位,而是要从排名靠后的卿甚至是普通大夫做起,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并且活得足够久,就有可能一路登位到排名最前的大司徒。和一般人们观念上形成的印象不同,这个原则在春秋的记载中的鲁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得到了坚持和印证;只是在“三桓”驱逐鲁昭公流亡至死之后,才开始出现“三桓”世袭三有司的现象。
上述两条本质上是互为前提的,只有在“世卿不世职”的前提下,前辈的卿去世之后,其他家族的卿才有机会通过登卿的方式逐步攀升;而正是由于后来居上者永远在诸卿中居于多数(也即理论上任何人都有机会登位至大司徒),也才能迫使特定家族在把持一个阶段朝政之后让出位置,保证不断出现有能力、年纪轻的后起之秀有机会改变鲁国的政治格局,这正恰恰周礼的精髓所在。
下面我们就以春秋时期鲁国最有名的卿——季孙行父(季文子)为例子验证一下这两条提法。
首先,广大历史爱好者最常见的一些误解诸如:“季氏世袭鲁相(大司徒)的职务”、“叔孙氏世袭鲁国的外交官”、“臧氏世袭鲁国的司寇”云云,这类提法的根源一方面可能来自叔孙豹去世时(前538)其家宰杜洩语造成了这种印象:
......君不敢逆王命而后赐之,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左传.昭公四年)
事实上原文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当叔孙获得周天子赏赐“大路”后,鲁侯追认了这个赏赐,当时司徒确实恰好是季孙宿,司马是叔孙豹,而司空是仲孙羯(孟孝伯);而且历史上确实分别由公子季友、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担任过司徒一职。但是这几代季孙也绝非一律直接世袭(季桓子之后除外)这个职务,而是需要通过努力从低阶的卿位爬上来。
那么季文子究竟当过多久大司徒呢?他去世时候(前568)的评语说得很清楚:
......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左传.襄公五年)
就是说,季文子作为大司徒也即“相”总共经历了三位国君,时间跨度达到34年,如图:
那么季孙行父出道成为卿的是什么时候呢?这是在他刚刚在16岁成人且行“冠礼”之后的那年(前621):
......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左传.文公六年)
也就是说季孙在这一年作为六卿之中的末位“大行人”出使陈国(其实当年还出使了晋国),并且娶妻,说明当时他刚刚17岁,而这一年(前621)六卿排位是:
由上述信息可推知他大致出生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当时距离他的祖父公子季友去世(前644)已经过去了七年,而《春秋》和《左传》并没有季友的儿子仲无佚担任过卿的记录,说明季氏很可能一度家道中落了。季孙行父在其声名显赫的祖父去世二十四年之后经过努力才挤进了“六卿”之尾,此时距离后来他担任大司徒(前601)还要过去整整二十年。
让我们看看这二十年里季孙行父都经历了些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大宗伯的存在,季孙行父17岁的时候作为大行人,距离大司徒还需要登位四次。在之后的二十年间总共有五次卿位高于季孙者死去或者流亡的事件发生,而季孙抓住了其中四次机会不断登位,终于在他37岁这年(前601)成为了诸卿之首,并一直干到他70岁去世(前568)为止。设想季文子在从大行人到大司徒之间的二十年间万一因病身故,或者在东门氏杀嫡立庶事件中他坚守司寇的职责公开反对,从而导致被杀害或者流亡,即便说季氏倒不至于就因此灭亡,恐怕也没有以后的三桓瓜分公室了。
那么季孙行父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季孙宿(季武子)是否直接世袭了大司徒的卿位了呢?显然并没有,就如后来鲁国“作中军”的这一年(前562)所记载的:
......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可见季文子去世六年之后,从叔孙豹口中可以得知,尽管“政将及子”,季武子确实暂时还没有成为执政卿,仍然需要位居当时的大司徒孟献子之后,而其真正接任司徒需要再过去八年时间。不过这个案例也提供了一个例外,即季武子并不需要像其父季文子那样从六卿之末开始逐步爬升,而是可以直接越过司空穆叔和司寇臧孙纥,以大司马的身份起步,这一方面表明三桓的势力却实已经抬头到能够完全左右鲁国政局;另一方面也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信息,也即季武子很有可能在其父担任大司徒的34年期间,已经担任过地位比六卿更低一些的大夫之职,譬如少司徒、少司马、少司空之类,使得其积累了相当程度的从政经验,这样才能在其父甫一去世之后就能立刻接手重任。
综上,我们从公子季友、齐仲无佚、季孙行父、季孙宿四代季孙的大致经历可以发现,鲁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出现卿大夫职位的世袭制,而是都需要经历一个逐步登升的过程;如果不幸较早去世了,可能会出现某一代人未能列卿的现象;即便连续两代人都做卿,也是不可以直接继承职位的。这就是我们标题所谓的“登卿不降阶,世卿不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