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算来,这已经是我来京的第3个月。放弃家乡的稳定工作,只身一人从南方小城进京闯荡的我,带着一股初出校园不怕死蛮劲儿,在京城这个地铁公交时刻人满为患,出门大街满面口罩,大风冰雹时有光顾的城市,也算活得顺利,不死。
最初没有落脚地,没有工作,没有熟人,蜗居在前门一个胡同里的青年旅社,和一群因为各种原因进京短住的妹子一起,白天投简历面试,晚上上网散步聊天。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进京的目的也千奇百怪,只因都是年轻姑娘,总有说不完的话。哪儿有古旧的老书店,哪儿有好吃又便宜的餐馆,哪个牌子的化妆品好用,今天去面试的公司怎样和自己的创业想法等等等等。
这些姑娘算是我进京认识的第一波儿朋友了。那时在每天早出晚归,对于未来全然未知的情况下,也从没觉得日子过得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她们吧。
从家乡企业辞职,26岁出门旅游散心,准备自己创业的云南妹子,胖胖的却整日乐呵呵。每天都会带一堆零食回来请我们吃。逛颐和园时被好心人捡到钱包并完整归还,晚上回来念叨一整夜“还是好人多”,让我觉得她好可爱。
30岁快结婚的陕西姑娘,毕业后进了家里安排的国企电厂,工作十年长期加班导致身体机制紊乱,不得不进京看病。说起年轻时听从父母的安排,留在家乡接受安稳的工作却毁了健康来,愤然不止。“女人,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她重复跟我说。我却觉得她抱着猫咪的样子很温柔,像十几岁小女生。
25岁漂亮的回族少女,阿拉伯语专业却在毕业两年后进京寻找销售工作,只为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喜欢化妆喜欢逛街购物,上午睡觉,晚上出去玩。精力充沛又开朗,有年轻女孩子身上该有的一切活力。
24岁毕业一年的新闻系东北姑娘,在我入住时已经在北京找了近一个月的工作。交谈间隐隐感觉出些许焦急失落。好在终于在我入住的第4天签下工作。在她工作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出门逛街吃饭,在晚9点热闹的北京胡同里一人一根菠萝吃得格外开心。
还有我,放弃家乡报社转正的机会,毅然决然从南边小城溜进北京这座大都市,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少女。整日嚷嚷着“自我独立”、“年轻就要闯”、“不甘平庸”。在北京街头奔波于一场场笔试面试,有时在公车上不小心睡着,也会觉得生活真TM累。但只要回到固定的小窝,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彼此一天的见闻趣事,就会觉得我其实正在经历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现在我有了固定的工作和住处,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当初旅社里认识的那些姑娘,有的回了老家继续从事稳定的工作,有的留在了北京开始忙碌的生活,还有的继续一个人在路上走走停停,更多的完全断了联系,了无音讯...
总之短暂的相处过后,我们又沿着各自的轨道继续前行。
只是偶尔我会想起她们。想起前门陕西巷里那个古色古香的旅社,想起那段时间每天四处奔走,却充实快乐、充满斗志的自己。
身边总有人说“你好勇敢,一个女孩子进京找工作找房子,身边也没个朋友熟人。”
也有高中朋友打电话来担心我是不是过得很苦很孤独,当得知我一切顺利后,有一天,一个好友说“感觉你在飞”。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真的走出来了。从小地方编制内,小交际圈小世界,走向了我所憧憬的未知却充满期待的生活。
我自己找房,自己搬家,逛菜市场再学习做饭。
父母在电话里终于不再担忧,他们开始渐渐相信,我一个人,在外地,也可以过得很好。
年轻人就应该离开安逸的环境,把自己扔出去,一切重新开始,独自生活几年,看看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活到哪种程度。
千万不要盲目听从所谓“过来人”的建议忠言,他们吃过的苦,遗过得憾,因个体与环境的差异不尽相同。
而你是不是一定要吃这个苦,遗那个憾,除了亲试,没人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话:人生处处是选择,愿赌服输就好。
我现在只想对那些曾经担心甚至阻止我出来的人说:
我在北京挺好的,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