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木桶的盛水量就会被短板所限制。这块木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短板效应告诉我们,木桶盛水量取决于短板,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同这样的说法,并且乐此不疲的以这个法则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那么现实中真的是这样的吗?
很多同学都会听说过学校和社会不一样,理论知识不一定可以用在社会上,但是用不到却远远好过被“误导”。
历经时间的检验,我们仿佛把“短板效应”奉为经典。譬如一个同学内向,不善交际,其他人就会“帮助”他,让他变得乐观开朗让他变得外向活泼,那么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我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可是假设,如果所有的人都善社交,都外向活泼,那么留给他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剩多少?
不知道各位同学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一个人的时候就觉得吃饭很奇怪走路很奇怪学习很奇怪,不管做什么事情,总希望有人“陪”着。然而这种想法下的我,便会不自觉地受别人思想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逐渐销蚀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伟人说过的话总会为我们奉为“圣旨”。我们越来越注重“有则改之”,犯了错要改,缺点要想方设法去弥补,要尽量使自己变得完美,等等……
然而我们都忽略了“无则加勉”。正如“短板效应”中,我们只一味地追求短板变长,而忽略了我们的长板。
回顾刚才的例子,假设一个人内向不善交际,而我们不是去“帮助”他变外向,而且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呢?让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会不会有一番作为呢?不可否认,如果你学不会一个人独自相处,那么你和别人在一起必然多多少少会浪费你的时间,两个人在一起难免会互相迁就,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是你一个人,你或许会更高效率的完成很多事情。
“一个人会走很快,一群人才会走很远”。我们每天都在喝各种各种的心灵鸡汤,不管是否对我们有效,但我们都会受到影响。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觉得人缘好善社交才会“过得很好”,然后以此为借口,把该修炼自己的时间拿去社交,去努力使自己融进一个圈子里。可是现在反过来,让我们把重点放在“一个人会走很快”,有一个短时间内不会被推翻的真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只有你自己先走得快,才能和其他走得快的人,一起“走得更远”。
那么在学习上又有什么启示呢?
很多同学一直苦恼自己的偏科,老师也经常教导我们“7-1=0”,一直想让我们每个学科都很优秀,每个学科都可以顾及得到,弥补我们的“短板”。事实上,我们在攻那些弱势学科时会发现,不仅浪费了我们的很多时间,反而会让我们本来擅长的学科成绩有所下滑。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如果有,我希望那也不是你。“术业有专攻”我相信你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偏科,那么大多数同学的情况并不是都很好,而且成绩平平。或许现在老师会鼓励说这些同学“成绩稳定”,可是,这些同学相比其他人,到底有什么优势?语文比不过别人,数学比不过别人,英语也比不过别人……将来就业时,又怎么知道自己擅长并且喜欢哪个行业?相反,偏科的同学,每个人都是潜力股。改变你的思维惯性,发展擅长学科,做到对自己擅长学科的精益求精。当然也并不是要你放弃那些差的学科,只是你大可不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提高。“我就是对语言类的不感兴趣,就是没有天赋学习,我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对,没错,你想的的确没错,语言是需要天赋和后天努力的,如果你用来提高英语成绩10分的时间可以去提高数学20分,那为什么不选择数学呢?
“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时间,既然学不好,那就换个方向继续学。希望大家可以不会再被“短板效应”思维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