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读者,都是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知音。
我们知道,文字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一套符号系统,从早期的结绳记事,到后来人类发明出来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再到后来又发展出了一些更为成熟的早期的文字,如中国人发明的甲骨文,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再到后来文字不断地演变和扩充,内涵也不断地变得越来越丰富,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文字。
从文字的不断演变到现在,文字的功用一直没有变化,那就是表达情感和记录思想。
人们通过文字记录一些发生过的事情,有时也会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最为奇妙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字让别人了解和知道我们脑子里想象或者说虚构出来的事情,这就是被我们称作虚构文学的童话和小说。
而我们平时说一本书自己读得懂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它指的是我们能从书中获得一种与现实接近一致,甚至超乎现实的体验。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通俗地说就是书中所讲的东西与你引发了共鸣,你与作者有类似的,或一样的情感体验。
就好像一个人在恋爱之后才能体会到情诗的那种缠绵和美妙,一个人只有在忍受孤独和努力奋斗的时候才会被青春励志文学所吸引,只有在焦灼和抑郁的时候才会找来身心灵方面的书来寻求解脱。
在上面这些时候,印在书上的就不再是冷冰冰的铅字,因为它与我们发生了共鸣因而产生了温度,作者所在书中所讲的东西我也曾经历和体会过,我能够理解作者所讲述的那些东西。
好像我们看到满池的荷花就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见到幽静的小石潭的时候会想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在思念亲人的时候会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哀愁的时候会想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个时候,我们就与古人曾经所提过的诗句来了一次跨越千年的邂逅,并获得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慰藉。
上面所说的文字所承载的功能都是情感的表达,而文字的另一个功能就是记录思想,传递知识。
当我们以知识的获取为目的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可能就会是教科书或一些其它与之类似的文献或资料。
这类书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需要我们对该学科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理清该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掌握研究该学科的一些基本方法。
阅读这类书的时候起主导作用的就是理性思维而不再是感性思维,情感细腻的女生这时候可能就会感到有些吃力,而学理工科的男生则可能会找到展现自己的地方。
这类书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定理和公式以及各种繁琐的推理。它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去思考和计算,而这些却是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可以说理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也是一种科学家思维,正是理性思维照亮了我们通往真理的道路。
理性思维过强的人通常会表现得很严肃和呆板,给人一种无趣的感觉,比如一些做科研工作的人。因为理性思维要求的是准确,严谨,一个小数点出错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过理性思维也可以变得很有趣,不那么生涩,那些做科普的工作者总可以把一个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建立在自己熟识的事物上面的。所以他们不会上去就讲各种公式和定理,而是会用各种我们熟悉的东西做比喻。比如在物理学里面用水流来类比电流,用干路和支路这类描述水路的词语来描述电路。用假想出来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比喻可以说是我们学习或者教学的时候很有力的一项工具。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能够把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一个优秀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善用比喻的。
因此我们想要读懂一本教授知识的课本的话就要先对这个学科有大致了解,最好能找来这个学科公认的较好的入门书通读一下,扫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然后再去深入的学习。有一种学习方法即费曼学习法很适合这类书籍的学习,我之前有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下。高效地学习“费曼技巧”你学会了吗?
不同类型的书需要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用理性思维来分析诗歌则会显得不懂情趣,用感性思维来做科研论文又未免会显得荒谬。
不同种类的书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滋养和提升,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可偏废。
开卷有益,看完本文的你,是不是也想要去读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