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扬权》第九章:道性
《韩非子-扬权》上一节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道与德,其实就是世间万事万物,乃至宇宙间的客观规律,佛教的虚静无为。旨在探索推动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动力,就是要解决为何存在,来自那里,要去何方的问题。这一节,韩非子要讲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概念与表现的问题,这对当下社会很重要,如成功的表象有很多种,有钱只是其中的一个,但现在有钱就代表成功,这是功利主义。
用事物的表象来代表事物的本质,是本末倒置,但却成了当下人们的生活。像上一段我们讲的用有钱代表成功,用成绩代表学习成果,用物质代表爱情、亲情、责任。当我们本应用时间、陪伴、呵护要完成的情感却用物质来代替或是来代表。古代圣贤早已洞悉了这一现象,也发现如果这一现象发展下去,物质需求终将代替精神生活,那将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与人类的终结。
所以韩非子明确的告诉世人“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意思是说“道”虽然孕育万物,但不同于万物,“德”虽然包容阴阳,但不同于阴阳。人类所有的认知都是从人本身出发的,因为没有第二种认识的渠道。假如人类有第二种认知渠道,比如有地外文明告诉人类宇宙间事物发展的规律,可能人类就会明白“道”是第一位,人与物是第二位,这里的道不同于“精神”,而是宇宙间的客观规律与无为**。
韩非子讲道有别于万物,德有别于阴阳,是要告诉世人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区别,切不可用事物的表象来代表事物本质。他随之举了四个现实在的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衡”,是指平衡,古人用平衡这一自然规律来称重,但平衡却与物体的重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不能代表平衡这一自然规律。第二个是“两点成一线”,古人用这一原理设计出了墨线,用它来矫正弯曲,两点成一线这本是自然原理,与矫正弯曲不同,矫正弯曲不能代表两点成一线这一自然原理。第三的个定音器的作用,定音器是确定音律标准的,但影响音律的是干湿的环境,这两则是不同的,一个是标准,一个影响标准的因素。第四个是“君不同于群臣”,说到这里韩非子总算绕到了正题上。本身《韩非子》不是一部纯论述哲学的经典,是应用哲学于现实世界的一部书,它将老子的“道”社会化,是一部探讨与阐述社会发展国家治理规律的书。一句“君不同于群臣”,将君主提升的到了“道”的高度,按此说法君主本身就是客观规律,君权“神”授,是先天存在的,而臣子只是君主意志的表现,所以臣子不能代替君主。
【故曰: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所以说:道和它所生成的万物不相同,德和它所包含的阴阳不相同,衡器和它所衡量的轻重不相同,墨线和它所矫正的弯曲不相同,定音器与影响声音的干湿不相同,君主和他所任用的臣子不相同。
如果套用以上的说法,对于公司管理来说“制度不同于老板”,制度本是行业内业已成熟的执行标准与行为准则,而老板的言行只能是制度的表现,绝不能成为制度本身。生活中,“生活不同于挣钱”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绝不能成为生活本身。“学习不同于成绩”,学习是为更好的掌握积累知识与技能,成绩只是学习成果的检验,绝不能成为学习本身。但,现实却都相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