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瓦尔登湖》后,我的感觉是梭罗这哥们儿是一个实在人,绝对不是伪君子。虽然人家提倡吃素,但绝对不是榆木脑袋,除了素什么都不吃,自己都承认,如果实在迫不得已,自己也会吞下油炸的老鼠。
其实我读《瓦尔登湖》完全不是出于对文学的喜好,其中的原因,也只有有限的两个人知道,具体我就不说了。说句老实话,梭罗的阅读量是惊人的,同时由于其一个人独居在瓦尔登湖,因此其很多的生活技能都是一般的纸上谈兵、满脑袋YY的人所无法具备的。
先从梭罗的写作风格来说,由于《瓦尔登湖》是其生活日记,因此文中多用“我”——第一人称口吻,大量的事例充斥着梭罗自己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古龙小说迷,我总觉得梭罗的写作风格微微有一点古龙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不浓郁。不知道当时梭罗是完全没有驾驭古龙式的写作风格,还是他压根儿就没有往这方面想。
整本《瓦尔登湖》扫完,我的总结是:梭罗这位老前辈比较真实,但是呢又有点儿自命不凡;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眼光还有所欠缺(当然,这是仅仅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而已,不排除特殊情况,现在想来,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总会问‘为什么这里要用一般呢?’因为不排除特殊情况)。
我只是摘抄了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片段,针对这几个片段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1】他的劳力在市场上卖不起价钱。他没有时间做别的,只能做一部机器。人只有想起自己的无知才能有长进,但他如此忙于使用已有的知识,又如何能想得起来呢?
这一个观点说的非常好啊,曾记得在《从0到1》以及《稀缺》里面都要类似的观点。《从0到1》里面要求我们需要寻找一份不要以时间为报酬的工作。怎样才能够获得这样的工作呢?答案有很多,但是最终应该是自己绝对非常厉害,实力超绝,能够提供相应岗位之外的价值,或许就叫物超所值吧!另外一个就是《稀缺》里面讲到的观点,这里的这个被眼前的生计所困住的人,他是没有办法去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或许他也有机会,或许他也曾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的生活模式、生活环境使其没有足够的勇气、精力以及能力或者行动来跳出这样一个怪圈。有句老话说——知不足方为进,我觉得这个不全面、不够贴切,应该是知不足才是起点,真正的进步在于跳出怪圈,做出改变的那一刹那以及之后为止奋斗的所有付出。
所以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举双手赞成梭罗的观点的。
【2】不妨这么说吧,最明智的人不曾从生活中学到任何有绝对价值的知识。实际上,老年人并没有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给年轻人,他们自身的经验很局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可悲的失败,而且都是由各种个人原因造成,这他们肯定也知道;也许他们还保留着些许和经验不符的信心,可是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年轻。我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三十来年,然而未曾从长辈那里听到任何有价值的忠告,甚至连热诚的忠告也不曾听见。他们什么都没跟我说过,可能也没有什么有用的建议给我。生活就是实验,它的大部分我尚未测试过;他们虽然测试过了,但那对我来说没有用。假如拥有某种自认为有价值的经验,我必然会想,这是我那些导师从来不曾提及的。
对于上述的观点,我是这样认为的——我给99分,并不是怕他骄傲。你看他那样子,已经没有别要防止他骄傲了。的确,很多老人的经验充满了局限性,但是也并不是说老人的经验就不可信。毫无道理嘛,诚然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我们总是会存在一定的个性的,但是这并不能排除人类整个组群的一些共性。当然,后来梭罗也提到过一些有价值的经验真有可能是
被藏着掖着了。如果真如梭罗说的那样,只能说,这些老人真心不咋地,或者说梭罗真心太厉害。
【3】那律师只要编几句辩词,财富和地位就像变魔法似的随之而来,于是他心里想:我也要做生意,我会编竹篮,这是我能做的事。他以为只要把竹篮编好,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就该轮到那个白人来购买了。他不明白的是,他必须把竹篮做得值得别人购买,或者至少要让别人觉得买下来很值,或者做其他值得别人购买的东西。
应该说生活中存在很多卖框的以及律师,或是在你我周围,或许就是你和我。我们总是会去羡慕别人做的一些事情。2年前,一个哥们儿来上海找我玩,他是一路从北京搭顺风车过来的,没有花一分钱。然后我就很好奇,我就说我也要去。这哥们儿问我,你也去,你也想,那你有没有想过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你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明确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这跟后来一个哥们儿给我分享的关于做事的明确的目的性的文章不谋而合。现在想来有时候就像那种卖框人,不过现在好了,能够知道做事的一些意义了。以前总结了一句话是,人类因为共性而存在,因为差异性而万物生长。
【4】举个例子说吧,假如我希望我的孩子学习一些科学艺术知识,我不会依照常规的做法,也就是把他送到某个学校,那里什么都教,就是不教生活的艺术——学校里的教授会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世界,就是不用天生的双眼;会研究化学,就是不研究面包是怎么做的;会研究各种技术,就是不研究如何得到它们;能够发现海王星的卫星,却发现不了他眼里的灰尘,也发现不了他本人是哪个流浪汉的卫星;会观察醋滴里的怪物,却被身边的怪物包围而不自知。假如在一个月之内,有个孩子从书上学到足够的知识,亲手挖矿铸铁,打造了折叠刀;另外有个孩子在技工学院上了冶金学的课,从他父亲那里得到一把罗杰斯铅笔刀,那么在这个月里,哪个孩子进步更大呢?哪个孩子更有可能割破自己的手指呢?……
今天跟川师大的一位老师聊关于创新力的问题,我们彼此都赞同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素养以及知识储备上的。梭罗的观点太过于功利主义,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那他的知识迁移如何完成。不错,针对性的训练会在短时间内提高,但是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呢?比如我们说高中物理里面要学习力学,里面包含了安培力、电场力、重力,如果这个孩子专门做重力的训练题,说不定他的重力部分会得到极为满意的成绩。但是其他部分呢,安培力呢、电场力呢?他没有涉猎过,他如何去迁移。应该说梭罗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梭罗的文章里这样表述就太绝对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的小孩很多都会参加兴趣班、培训班,去学习专项技能,照样学得很好,照样很厉害。我与梭罗的分歧就在于梭罗忽视了学科以及技能之间对基础理论以及素养的差异性。这也就是我们以前听一些成功学家说自己一天看多少本书,觉得这些人很牛。后来觉得不对劲,就反问看的都是些什么书?那本高数去看看,拿本量子力学去看看。
【5】只吃坚硬的生玉米穗。松鼠同样做过这个实验,并且取得了成功。人类对这些实验是有兴趣的,不过少数老掉牙或者在面粉厂有三分之一权益的老太婆也许会感到吃惊。我的家具部分是自己做的,其他的也没花钱,所以我没列入账目;这些家具包括床铺、餐桌、书桌、三把椅子、周长三英寸的镜子、铁钳和摆放木柴的铁架、水壶、铜鼎、平底锅、水瓢、面盆、两套刀叉、三个盘子、水杯、勺子、油罐、糖浆罐,还有涂过漆的日本式油灯。没有人会穷到要拿南瓜当凳子。只有懒鬼才会那样。村里许多人家的阁楼堆满了我喜欢的椅子,想要的话去拿就可以了。家具啊!感谢上帝,我想坐就坐,想站就站,根本无需家具厂来帮忙。除了哲学家,有谁能够毫不羞愧地将自己的家具堆到手推车
其实这一部分,梭罗想表述的是吃素以及他的家具简陋但依然过得很好的观点。从《瓦尔登湖》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梭罗是阅读过孔子等一系列东方学者的文章的。其思想也可解释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我在想的是,梭罗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对,觉得自己可以到别人家里拿椅子、那凳子,但是你得知道这之前得有人制作,得有人家有富余的椅子和凳子。你不去考虑这些问题,而去沾沾自喜,我觉得有失偏颇。你说动物通过吃素也能生存下来获得一定的生存物质,所以人类也就应该向动物学习吃素。但是人类以前是茹毛饮血的啊!我们都知道挖掘机,铁锹也能挖掘,如果我要新建一条地铁线,我的首选肯定是挖掘机啊,我知道用铁锹也能完成,但是时间呢?人力成本呢?工程进度呢?社会效益呢?
【6】麝鼠为了活命,连第三条腿都舍得咬掉。
这个没什么说的,列出来就是因为深深地觉得梭罗说得对!举双手赞成!
【7】要确保你给穷人的帮助是他们最需要的,不过正是因为有了你的映衬,他们才远远地落在后面。如果你要给钱,最好是亲自用掉,而不是单纯地把钱给他们。我们有时会犯一些奇怪的错误。
对于这个怎么说呢!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需要的,但是呢也不是说客户说不要,我们就不给他介绍或者不跟他沟通。要知道有的时候,客户连自己的需求都不清楚,需要你去挖掘,需要你去引导。其实,说了这么多,你需要做的是给对方需要的,你的存在以及所作所为对于对方是有价值的。
【8】此外,在湖边生活时,我偶尔也会吃鱼,以便改善伙食。其实我之捕鱼,和第一个渔夫相同,都是出于生活所需。我或许会用各种人道主义的理由来反对捕鱼,但那统统是很虚伪的,更多的是从我的哲学出发,和我的感受无关。现在我只谈捕鱼,因为我对打鸟的感觉早就有所改变,搬到森林里生活之前便已经把枪卖掉。倒不是说我的恻隐之心比别人少,而是我压......
这一段论述,我是忍不住点赞的,从这一点看,梭罗这个人是比较真诚的。
【9】钓更好。我的感觉应该没有错。这种感觉虽然很微弱,但黎明前的曙光也同样若有若无。毫无疑问,我内心的这种冲动是属于低等生物的;不过我每年钓鱼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惜恻隐之心和智慧却没有相应地增加;目前我已经完全不捕鱼啦。但是我明白,要是让我到旷野中生活,我会迫不及待地再次变成渔夫和猎人。无论吃鱼还是吃肉,本质上都是有点不干净的;再说吃鱼吃肉会平添许多家庭杂务,你每天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把家里收拾干净,清除因而产生的各种臭味和污秽之物。由于我既是拿刀的屠夫,又是厨房的杂工,既是做菜的厨师,也是享用佳肴的老爷,所以我在这方面有着特别丰富的经验。就我的情况而言,我反对吃动物,不但是因为那很脏,也是因为当我捕捉、洗净、煮熟和吃掉我的鱼之后,它们似乎并没有真正地让我吃饱。这些食物毫不重要,而且也显得多余,我得到的营养反而没有消耗的能量多。其实吃点面包和土豆就很好,既省事得多,又不会把家里弄得那么脏。和许多同时代的人类似,许多年来,我很少食用兽肉、茶叶、咖啡等等;这倒不是因为我发现吃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而是因为它们对我的精神生活是无益的。反感食用兽肉并非是由经验引起的,纯粹是本能使然。勤俭朴素的生活从许多方面而言显得更加美好;虽然我实际上做不到,但对那种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还是非常向往的。在我看来,人们要是衷心希望自己成为高尚或者富于诗意的人,那肯定是要戒吃兽肉的,而且吃其他食物也要讲究适量。我在克尔比和斯宾瑟的书里看到,昆虫学家描述了这样的重要事实:“有些昆虫处于完美的状态,它......
其实梭罗的这个观点,我是反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人类吃饭并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还有一些是口感以及超越了口腹之欲这个层次以上的内容。除了这一点之外,梭罗在这个片段里的东西我是很赞同的。或许是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吧,不能说非得分个孰优孰劣。就比如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有意义的事情有很多,并没有完全固定的说法或者选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吧!梭罗的文章在写景,进行环境描写的时候写的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完全可以入选语文教材,但是太多的景物描写只是因为描写的比较细,但是对于整个文本或者说文章的展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一点还是需要向一些剧作家或者小说家取取经,交流一下,当然应该在地下好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