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觉得创意是一个很神秘的词,创意总是突然间蹦到我们的脑海里,仿佛是神的眷顾。但是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跳出创意神秘学的逻辑圈,理性看待创意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创意真的只是刹那间的事情吗?结论并不是这样的,许多创意人并不是一出生就充满天赋;这样说来创意并不是捉摸不透的,《乱民全讲》《暗恋桃花源》戏剧导演赖声川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创意观。
创意是什么
心是创意的来源
当我们分析一个创意观点,我们会发现构成这一创意的元素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与我们的生活不无关联。赖声川通过分析《如梦之梦》的创意产生过程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件事,关于如梦之梦的几个特性:故事中的故事、城堡、病入垂危、想要提高技术的医生……这些都是散落在赖声川生命的各个角落的事情,在进修的某一天,他突然就蹦出了如梦之梦的故事构想。经过对创意的追溯,我们发现创意并不是从外界来的,这些信息并不是在同一时间你突然知道就突然想到的,而是埋藏在心底,在潜意识中,等待唤醒。
因此,我们可以说创意的来源是内心。外界只是一个催化剂,但是创意的内核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来源于我们内心。同样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也许我们只会感叹她的美貌,但诗人彼特拉克却因看了她一眼写下了数百首情诗,他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个前提是他拥有敏感而多情的性格,扎实的文学基础,不然换做是其他人也许也无法创造。
积累人生智慧
因此我们的落点回到自身,对创意的追求也更多地降落到对自身价值与能力的提高。一个好的创意如何发挥出其真正的光芒,还需要创意人高超的人生智慧。“如果梵高缺乏个人智慧,他可以画出美丽的构图,但不可能在画中注入强烈的生命力”,这样看来,创意并不仅仅是一个点子,更是一种人生哲学,是靠创意人在岁月中沉淀提炼出来的结晶。“有了智慧,我们能穿透、洞察生命真相,也能洞察作品的真相。创意的智慧就是这种透视、觉知的能量” 。
创意金字塔
既然创意是从内心寻求,那我们该怎么更接近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座冰山,我们所感知的只有显露出来的10%,剩下的90%被掩盖住了。想要从内心深处获得力量,我们得打破那一层掩盖住的屏障。
为了更方便理解,赖声川为我们做出了创意金字塔模型。
如何培养创意
制作那些令人大开眼界的创意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也和我们一样吗?他们的世界也是丰富的、离奇的吗?当我们已经了解了创意的来源,那又该如何培养创意呢?
经验、习性、动机被赖声川称为创意三毒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累积的过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累积成经验被我们铭记在心,这些被概括出来的内容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哲学,正因常常用到,这些经验、习性就自然成为我们探求内心的屏障。这些经验已经逐渐变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但是这对创意来说是不利的,他们阻碍着我们的创意生产,但是另一方面这些经验并不全是错的,他们是我们的特性,经验、习性塑造了我们,那又该如何避免受到他们的影响呢?
培养三观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如是观“看见事物的原貌”与因果观“看见事物的前因后果”。想要避免经验的影响,首先我们就得认识到什么时候他会影响我们,又是怎么影响的,在经验的影响下,我们会习惯性为某项事物贴上标签,以达到更快的反应速度,过早的界定会否定事物的可能性,影响我们创意的形成,因此我们需要有高度的专注力与洞察力,认识这一漏洞,才能有创意地连结事物,即赖声川所说的直接看到事物原貌的能力以及看到事物因果的能力,即看见事物发生的因果与全貌。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得到新的眼睛”,当我们从经验的自我抽离出来,换种角度看世界,是不是会发现更绝妙的创意呢。直接看见事物原貌的能力与看见因果的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快抵达真相,抵达创意。
打破屏障
当我们拥有了如是观与因果观,我们就拥有了看清经验的能力,但是经验就像大树的根一样深深地扎在我们的心里,打破屏障的第一步就是打开我们的内心,正视我们的经验、习性、欲望等等,也许再往下会触及到人们的敏感地带,但是检视经验和动机最快的,是检视我们的动机,动机是创意的第一步,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会影响到作品最后的成分。当我们当我们在检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经验、习性与动机时,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的过程中,发现内心的向往与目标,而这才算是我们创作的根本理由。
现代创意教育的弊病
在进行创意的探索之路上,赖声川发现了现代创意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我们根本没有创意教育。
我们经常苦恼于没有好的点子,但是创意并不是一日就能练就的,根据前文所讲,创意的来源是自己的内心,如何丰富自己和培养打破我们与创意的屏障的能力是从小便要开始培养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然而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去做,教我们方法、技巧,我们练到了钢琴十级,那么我们的演奏就会感染人心吗?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每天都被庞大的作业压着,他们每天都在训练着如何更快更准确地完成题目,但是他们解决了纸上的题目,对于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重大转折,他们就会面对吗,题目总有正确答案,但谁又能说人生也有正确答案。
反观专业学习
赖声川所传授的创意观并不是针对广告学的,他的观点具有普适性,完整地向我们介绍了创意的来源、创意产生的道路以及如何做出创意。作为创意人,赖声川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实操意义。心是创意的源泉,因此我们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多看,多听,多感受,将事物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这就是我们今后的创意库。而培养创意的过程更是需要人与内心对话、寻找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