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越剧《西厢记》是一出心理剧,是一场古代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心理博弈,四位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细腻而复杂,活跃而丰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无论是原著还是越剧《西厢记》都是在表达“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
西厢记的原型在沁园,沁园景区东北角的红河东畔,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在红泉河与村子之间,是一片绿葱葱的斑竹林,当地人称之为“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就出生在离烟粉庄八里远的赵后村,而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村里有一女孩叫崔小迎,两人经常一起玩耍,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元稹八岁,父亲逝世,生活的担子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小迎的父亲在三社五村是有名的好心人,看着元家不幸的遭遇 ,便主动把小元稹接到自己家中,视为亲人看待。元稹十岁那年,为了生计,小迎的父亲要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小元稹也跟随小迎一家一起前往。
元稹和小迎每天在这里戏水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淘尽了两颗纯真的童心。15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这时的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颗纯真的心早已升华为情爱之心,她们背着家人私定了终身。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元稹赴考长安。贞元十八年,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赏识,权势、利益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其妻韦丛早逝,三十一岁的元稹,曾多次回老家寻找小迎,却杳无音讯。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这一次错过便是终生不复再相见,如此的遗憾和悔恨无处排泄,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
于是写《会真记》暗将自己比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以浪漫的文笔和悲泣的意境,寄托着他苦涩、复杂的心情。烟粉庄的百姓也流传一首很直白的诗句:“曾经艳色难为妻,除却小迎不是美”,理应是对元稹隐情的最好解释。
此后元稹作诗《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和这件事也脱不了关系。
到了王实甫时代《西厢记》这段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张瑞君庆团圆,莺莺也得封一品诰命夫人。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