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什么叫元认知能力:
有人说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过得飞快
你的想法:
第一层:嗯,真的是呢!
第二层: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第三层:若是这种感觉是真的存在的,那我为什么之前忽略了这个事实呢?
第四层:我现在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的存在,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行事呢?
第五层:我需要纠正什么呢?
可能大部分人在听到一句话后的反应只是停留在了第一层,但是当你开始第二层思考后你就已经调动了自己的元认知。那么什么是元认知呢?
Metacognition: awareness and understading of one's own thought processes.
元认知能力是对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当一个人的元认知被激活时,他最可能发出的感叹是:
啊?我之前的想法竟然是错误的、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不合理的...
这道理其实挺简单的,我之前怎么竟然完全没有想到
原来是这样啊!
那我知道了,我现在开始应该怎么想才对...
1. 觉知
当你产生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立马满足于获得新知识的满足感,这个时候你只是开启了元认知的第一步,也就是觉知:
觉察到了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
觉知的过程是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升级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且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获得了一个初步的答案。但这只是大脑第一步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如果仅满足于此,这种碎片化的知识带给你的灵光乍现可能也就会一闪而过,并不会对你的行为做出指导或改变,过两天也就遗忘了,所以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步反思。
2. 反思
针对你的大彻大悟需要开启进一步的思考,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个说法为什么是合理的?有没有逻辑不通的地方?有什么理论依据可以支撑这个观点?有什么案例可以反驳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成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成立?这个观点有什么地方是可取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可取的?
如果这个观点被你再三考虑都是认可的,那么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我忽略了这一点?为什么我原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如何思考得到这个结论的?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我的思考方式和提出观点的人有什么不同?提出观点的人的思考方式有什么可取之处?
既然我现在知道了这个观点,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行事?
我应该怎么在行动中践行这个观点?我该改变哪些地方?我该如何改变?
当你思考以上这些问题时,你已经调动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通过第三方视角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与他人的思维过程作比较,从比较中学习别人思维方式的可取之处,从而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进一步的反思已经可以将大彻大悟的瞬间固化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从【知道自己不知道】升级到了【知道自己知道】,虽然如果能够实现第二步反思,相较于大部分人而言已经是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仅仅是知道还是不够的,只有将想法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带来改变,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3. 实践
如何判断元认知能力是否提高?最直观的方式就是:
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发生改变
因为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本质上是认知和实践的关系,思想支配行为,即认知指导实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发生改变:
我是否有改掉习以为常或出于本能反应的坏习惯?
我是否培养出了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新习惯?
我是否能更好的控制情绪?
我是否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注意力?
我是否能更专注于利于自己成长的事?
我是否能坚持做哪些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
以上就是我学习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专栏的笔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