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走的另一个意义,也许还在于和异地的人聚散相逢。夜色降临在榆次时,又是一场聚会。
在一家汉庭安顿好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魏榆饭店,戴嵘和王昕宇已经在座等着我们。虽然晋中是我们广义上的故乡,但在榆次这一座城市,他们两个才是主人。
老伙计之间从来都不生分,简单的寒暄后,72班的老弟兄,就很快地把远近八方的事聊了起来,世华的侄子又一次成为了电灯泡。
事实上,72班之所以能在几十年后广泛地再续前缘,和眼前这一桌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数年以前,王昕宇带着全家下江南,于是,我们有了第一次聚会。然后,班级的群建了起来。然后,失散多年的老同学逐渐入群。然后,聚会不断,接二连三……
然后,当年的班长张蓉芳,就把王同学定义为:一带一路特别大使!
02
如果以当年的那一次会面为起点,那么这一次聚会,应该算是一种“回访”。
中学毕业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戴嵘同学,这一次相见,已经人到中年,他的笑容依然没有变,清澈中带着优雅。
记得初中时,最喜欢和他在教室里扳手腕。那时候,我们班总是按照个头从小到大往后排座位。我经常坐在第一排,而他经常是坐在最后。所以,每一次赢到以后,我就有一种以小博大的成就感。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幸福真的就是那么简单,打赢一次架,扳赢一次手腕,大家都会开心。
而现在我们的开心,似乎就是回忆中的往事,杯中的酒,以及眼前的酒徒韩宏宇。
03
菜陆陆续续上满了桌,觥筹交错中,我们又忍不住开始回忆72班当年那种火热的岁月。
还记得在初三时,我们班的男生无聊至极,别出心裁地把教室划分成两大片区。前几排不听话的学生多,就叫了“瓦岗寨”。后几排的男生,因为外号多数是兽类,就叫了“野兽窝”。要捣乱的时候,前排和后排相互呼应,声势浩大,让老师们都头疼。
记得另一次,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板着脸大骂全班说,72班人都是“行骗专家”。结果,我们当时听了这句话都很自豪。
而且,即使在今天,对于这一句话,我们依然持有这种态度。
在座的几个老伙计,当年几乎人人都有外号,更不用说韩宏宇,外号都比一般人多一个。
也许,王世华的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72班人因什么更有意思?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团结”!
当年大家不管要干什么不好的事,都不喜欢单打独斗,哪怕是干架,也最好要打群架。
04
共同的话题越说越深,杯中的酒越喝越满,聚会也随之进入到高潮。
王昕宇和韩宏宇,不由自主就把回忆的广度延伸到了10岁以前。他们两个,从小就是一个班,很多以前不常听说的笑话,被详细而深入地发掘出来,全是启迪人生的黑历史,传递了人生的智慧。
愉快的聚会,一直坚持到饭店打烊以前,直到最后一起从饭店出来,一轮高悬的明月,照耀在榆次的大街上。
夏末的晚风中,老伙计们并不愿意就此散去,沿着一路的灯光,并排着往前走。
不经意间,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下晚自习后,在和顺县的星光下,三五做伴,骑着各自的自行车往家赶。
不同的是,今夜回去没有做不完的数学作业。
05
王昕宇率先走到他要回家的路口,老伙计们道别,然后,其余人继续朝前。
一起走过迎宾桥的时候,韩宏宇突然说有人酒驾被抓了。然后,我们也注意到了马路对面,一个光着上半身子的男人,正在被两个穿着制服的好心人送温暖,画面颇有一些意思。
我们继续又往前走了一段,我和王世华终于看到了路边的哈喽单车,便从徒步转成了骑行。
不得不说,我对物联产品真的是很盲,一开始竟然不知道怎么开启手机的数字网络租车。直到工科大拿王世华出手,才成功解锁。
也不得不说,韩宏宇真的是很硬,硬是和比他年轻二十岁的世华侄子振亚,一起走着回到了家!
或许,时间改变了很多事,但又很难改变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