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一次只汲取需要的一滴,这是我理解的滴灌阅读。无论我们这棵树是花树、还是果树,是参天之木,还是矮小的一株,是沙漠的胡杨,还是水边垂柳,我们都该珍爱她,浇灌她,让她长成她能够的最好的样子,这是我理解的大树生涯。
大家好!今天开启第二章思维模式解析的阅读。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强和弱,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每个婴儿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他们学习走路和说话,从来不因畏难而放弃,不会担心自己犯错或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尽头?变成拒绝学习呢?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旦孩子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一些孩子就开始变得畏惧挑战,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
作者做个实验,给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结果,即使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会做出安全选择,拼简单的。因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他们希望能确保成功,成功就意味着聪明。
一个七年级的小姑娘总结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并不是凭空获得的......大部分孩子如果不确定答案,是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但我就经常举手,因为如果我错了,我的错误就可以得到纠正。我也可能会举手问: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或者:我没弄明白这个,您能帮助我吗?'我通过这些做法来提升我的智力水平。”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意味着越来越聪明,意味着成功。
作者在香港大学做了个测试。 当学生们到校进行新生注册的时候,知道了他们当中的哪些人英语不太好,问这些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学校给需要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一门课程,你会不会参加?同时也测试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测试结果: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对课程不怎么感兴趣。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给出肯定的回答。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学习,就会抓住机会。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他们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固定型思维模式就这样将人们变成了 不爱学习的人。
读到这里,我想原来,本杰明•巴伯说的“好学者与不好学者”的分野在思维模式的不同。再进一步想,这两种思维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忽然想到一个点,我们面对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经常夸孩子聪明,是否这就是在慢慢的植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是否应该既看到孩子的优秀又看到孩子的努力过程,看重、夸赞他努力,更利于成长型思维的建设。
还有,我们管孩子学习时,与其督促,不如帮助其认识并改变思维模式,这是个大工程。
领读结束,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