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被网友戏称为中国人三大神技能之一。你可以不是吃瓜群众,但你一定是吃瓜子的群众。无聊打发时间要嗑,逢年过节要磕、亲朋小聚也要磕、追剧看电影更是要磕。今天一起聊聊,中国人嗑瓜子的简史。
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河北道十八·幽州》,历史上第一次在土产部分记载出现“瓜子”。
虽说嗑瓜子最早起源于宋朝,但真正成为一种日常消遣,还是在明朝以后。
都说“文学来源于生活”,明清小说中对瓜子多有提及。
《金瓶梅》中就有11回都有“瓜子”一词的出现,如第一回“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嗑瓜子儿”。《红楼梦》中也有3回提到了“瓜子”,如第八回“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
但和如今不同的是,当时坑嗑瓜子的主流是西瓜子。
都知道中国的茶话会文化源远流长,而瓜子,被称为其标配零食,不过分吧!
其实,明朝时已经有了炒瓜子的吃法。本草纲目里也写道,“瓜子爆裂取仁, 生食、炒熟俱佳。”
其实一开始街上的炒瓜子都是一个味,吃久了难免腻味。一些灵泛的商家为了实现自家产品的差异化,自主研发出了檀香瓜子、酱油瓜子、奶油瓜子。
而且不止民间,不少皇帝也特别喜欢吃瓜子。明朝万历皇帝给御厨提了很多要求,尤其喜欢“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清朝皇帝更是命人打造了无数“壕”无人性的金瓜子。口袋里经常揣着方便,高兴了赏人更方便。
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嗑瓜子的主流风向情况就变了。葵花子开始替代西瓜子流行于全国。为什么现在主流的葵瓜子,要到民国时期才开始流行?
因为葵瓜子出于向日葵,而向日葵这种作物属于外来物种。它原产于美洲,明朝中期才从欧洲引过来,而且还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存在;所以,我们的吃货祖宗能想到对向日葵下手,自然是要到更晚时候了。
民国时期文人们也都喜食瓜子。萧红在作品中就写过,鲁迅先生待客时喜欢请客人吃葵瓜子。别人一杯红酒配电影,鲁迅一根香烟配瓜子。
到了当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人嗑瓜子就算是进入了巅峰时代;许多有人停留的地方,地上就有一地瓜子壳。所以,后来在电影院、公园等公共场合,不得不在醒目位置提示人们禁止携带零(gua)食(zi)。
拈起一粒送到嘴边,上下牙轻轻一嗑,瓜子仁嚼进嘴,瓜子壳吐出去。这看似最简单随意,看似无聊的嗑瓜子唠家常时光,才是乐趣所在。就算过了千百年,也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