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先会列出一大堆的任务和想做的事情,把它们记录在各种各样的记录本上。然而当一天工作结束,却猛然发现,哦,原来自己写在记录本上的任务和愿望十个中才完成了两个。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答案是,和现实脱节地来制定计划,其结果必然失败。照旧我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在我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那会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那些所谓的什么番茄工作法,什么教你自律这些东西没有丝毫价值,因为我自己从未有过想要自律的想法。直到某天,我心血来潮拿起了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一个问题:就说我今天一天要干多少事情?
接着我和平常人一样,在本子上写出了各种待办事项和愿望列表,比如我要打游戏,还要看剧,刷手机,当然这是电子产品娱乐方面,我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研究生申请,还要完成一篇推文,还得去超市逛逛,我还有一个电影要看,一个朋友要见面,要外出跑步一千米···
当时写下来我自己都惊了,有些人会觉得荒诞,但是我当时不觉得荒诞,因为我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就是:面对一些即将要截止的事件,我一点都不急,基本上就是慢慢悠悠地开始,比如我的学校任务,一篇文章,还剩五天就要上交了,我异常自信,我肯定写得完的。
02
从这里就看出错位来了,我明知道我要干这么多事情,有这么多任务别说在一天之内,在几天之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面对这些任务,我却丝毫没有办法,就这么慢悠悠地任由它们逼近,一点一点逼近截止日期。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在之后的18天,有些在这张清单上的事情,我依旧没有做完。然而在列表中的娱乐内容,我全部都做完了,没做完的,反而是那些有些紧急的必须要做的或者自我提升的事情,比如背单词。
我当时很沮丧,幻想中的我无所不能,做完这些任务头脑里面想象就能完成,然而现实呢?我幻想着任务绝对可以一天之内完成,我可以把我的学习学业搞得很好,还能省下时间去逛街去外面跑步。
还有一个例子,那是我高中的时候,当时我的成绩还算可以,我很想提分。我当时就想我把一本辅导题库,半天就要刷完这个两个章节的题目。而且在接下来的10天内,每一天我都要这么干。
我当时想的很好,即便后面安排有些偏差,如果说我真的每天能刷两个章节的话,那基本上5天就可以刷完。那我能在一个月之内刷完这本辅导题库也不是难事。结果,到学期结束我那本辅导书都没刷完。
03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再合适不过:眼高手低。
很多人也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在痛恨自己眼高手低的同时,却无法突破,仿佛这就是一个怪圈,想要自律却无从下手,很多书籍和网课买了却只能当止痛片——偶尔用用还行,没什么能够一直起效的。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有些顶尖高手,就是能制定出能够执行的目标,他们不但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更能够采取一些行动来纠正这个问题。我今天在这里提供一种简单的甚至可以被称作“笨方法”的方法。具体怎么做呢?答案是做记录。
那有的人一听,说这个方法太简单了,简单到让人不敢置信。
那如何做记录呢?做记录又为什么有效呢?我举一个我同学的成功案例。我这个同学平时绝对不会主动去吃一些零食,包括奶茶和一些小吃。但是某一天,一个朋友找到他,给他带了好多的零食,就那种袋装的小薯片。然后他当时以为自己根本不会吃太多,吃是肯定会吃的,毕竟是自己朋友送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过他的预料,他在接下来两天之内,把所有的小薯片全部都吃掉了。这和平日里他完全对零食不感兴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他又试验了几次,让他的父母给自己买了零食,他果然又再次吃掉了。
04
后来他来找我,我和他说了这个方法,他回去立马就尝试了(有关这个同学的故事我接下来还会说,他可以说是高手),他在记录本上写:
1. 原来我不是不爱吃零食,而是不会去主动吃零食
2. 如果主动送上门的零食,我会将其全部吃掉
有了这两条记录,他对自己吃零食这件事情有了平时完全不知道的认识,他触类旁通,进而总结,哦,如果我的微信在旁边开着,我的电脑也打开着,那我必然就不自律了,肯定是隔三差五看手机。那我做记录不就能很好地帮助我规避这种情况吗?随着记录越来越多,他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能够自律
他又发现做记录可以写成成功的案例,比如今天去了一趟某某书店某某图书馆,或者说直接说去学校自习室,那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变得很自律,外界的环境让他没办法去干一些不自律的事情。换句话说,不自律,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