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让我深深感到触动的电影,思绪有点杂乱,就让我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它带给我的感受与思考。
一
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幕。
第一幕是曹警官把有印度格列宁的患者关在一个房间里,在审问的时候,偌大的空间里始终一片缄默。在审问行将结束的时候,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握着曹警官的手,缓缓地说道,
“能不能不要再追查印度格列宁了,没了这个药,我们都只能等死,我不想死。”老奶奶的目光里有难以掩盖的恳切与真实,也许,她说出了所有白血病人的心声。
人们在平常的时候谈论死亡,或许能够云淡风轻,谈笑自若,但当死亡真正以可感的速度慢慢靠近时,人的恐惧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无限放大。而处于那样的过程中,听着死亡的脚步一步步走过来,这样对身心的双重折磨,是一个人所能面对的最原始也最深层次的痛苦。
在面对死亡的一刹那,人的求生欲会在那一刻空前强烈,所有想象中的场景都变成实在可见的现实,这样的冲击力可以瞬间把一个人的理智淹没。而要承认自己害怕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事实。
老奶奶的话语体现出了某种真实,与残酷的真相,当生的热望与金钱直接挂钩,难道物质匮乏的人真的只有死亡这一选择吗?如果金钱成为了生命的唯一维系物,那么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二
第二幕是黄毛为了程勇不被警察抓住,只身驾车逃脱警车的追捕,在撞破铁门之后,黄毛暗自为自己高兴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一辆大货车从侧面撞了过来,巨大的撞击声,在空气中撕裂出一道巨大的口子,金属碎片夹着燃烧的火花四溅开来,整个画面在一瞬间凝固,仿佛一切突然失去了呼吸,也预示着一个不可挽回的结束。
那一瞬间,我突然泪如雨下。
或许从始至终黄毛都是一个小人物,渺小到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让我看到了他身上不可遮掩的人性光辉。他沉默寡言,却有着自己的原则与是非观。在听说程勇不再卖药的时候,他理解程勇的苦衷,却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所以他会在敬完酒之后,捏碎瓶子,带着满手的血离开。
理解和接受,从来都是两件事。
而对于小人物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这个世界的短缺与弊病,却没有能力采取有效的行动去改变它们。他们只能观察等待一个契机,而契机本身往往却又是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掌握资源的人看不清症结,而能够看清的人又无法解决,或许这就是当下的某种迷失与困顿吧。
三
最后一幕是程勇被判罪,在坐着车押往监狱的途中,路两边站满了白血病人为他送行。车子缓缓地行驶在街道上,路两旁簇拥着的人群静默无言,只是慢慢地一个个摘下了口罩,目送着他们的英雄离开。
这样一场盛大的送别,像是一场缄默的仪式,宣告着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另一个开始却还遥遥无期,无从可知。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感激,无奈,痛苦,自私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况味莫名,即使不想如此,一切也终究无可挽回。
我无意去揣测人心,但我知道,人们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在心里终归还是占了不小的部分。这并不是某种不端,而是这个世界的原动力,只是它需要一个天平,能够平衡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利益,只有达到某个合适的点,才能形成某种良性互动,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状态。
电影里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我才不是什么救世主,我是为了钱。”这是程勇在印度进药时和药厂长说的话。这句话很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态,或者说体现出了他的原始动机。
程勇在走私格列宁之前也是穷困潦倒,一度连房租都交不起,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要求他有心怀天下的胸怀是不现实的,也是强人所难。
毕竟大多数人只是为自己而活,这是人的本分,而他愿意向他人伸出援手,则是情分与修养。更何况有些人连为自己而活都做不好。
程勇卖药价格的转变则从某种意义上显示出了他心态与追求的变化,如果说第一次卖药他是为了自己,那么第二次则是真的为了那些病人。但这样的标榜不见得一定是一种高尚,而更多的是某种自我救赎。程勇在目睹吕受益因为没有药而最终死去的时候,我想他心里的愧疚与自责不言而喻。
他握着自己的良知与热望穿越荆棘,刺很锋利,在他的身上划出道道血痕,但他咬着牙,坚持着。他遍体鳞伤,却从未想过放弃。他不知道自己走出了多远,直到他终于倒下了,他贴在温热的土地上,遥望自己走过的路,他笑了,但也终于累了。
孤军奋战,总归会有力竭的那一天。
四
最后,我想说,世界空阔,你总在底处,这是一种自知,也是一件郑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