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妻在家习字,恰那时网络上各种丑书走红,所以一时兴起写了篇《论书法之怪象》文章,我对书法的入门理论也是那段时间习来的,。现在再回头看去,忽觉当时的我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喷子”,乱糟糟的写了一通文字却都没有写到关键点上,自己只关注到了当时的热闹,却没有思考热闹背后隐藏的问题。近来我一直在阅读一些和艺术相关的书籍,加上和自己的工作相关,不免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所以我想尝试着解我之前遗留的问题。
回看曾经那些丑书,我觉得丑书的出现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引流变现,前些年正是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时候,流量就是金钱,只有上得去头条才能成为焦点,所以丑书就像明星绯闻一样成了某些人引流的手段,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或许是成功的,现在诸多视频网站也都好这一口,但这件事放在某些公众人物的身上就有点德不配位了,毕竟关系着社会审美的导向;二是突破创新,因为这里面有些人确实是当今书画与艺术界的大家,他们或许真的陷入到了困境,丑书也许真的如有些人所说是其创新的产物,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觉得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那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困境,因为人可怕的是不自知。所以就第二点来讲,我觉得问题的根本是个人在艺术学习上的困境和创新。
在继续聊艺术的学习和创新之前,我们先得搞清楚艺术的核心是什么?年前的时候看女儿给画册涂色,女儿把大象涂成了绿色,我问,“大象不应该是灰色的吗?”女儿一边涂一遍回答,“爸爸,大象它心里想变成绿色啊。”然后女儿又把另一个动物涂成了黑色,我又问,“那这为什么要涂成黑色啊?”女儿答道,“爸爸,因为现在是晚上啊。”看着女儿的认真劲儿,我似乎领悟到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一种表达方式,艺术的核心是表达,那么艺术的创新,就应该是追求新的表达方式。所以以此来看,丑书确实是如某些人所说是一种“创新”。但我们要继续思考一个问题:创新的路径是正确的吗?
“丑”在中国的艺术中,是相对于严整有序而言的,单就丑而言,我们可以用美的方式去理解,赏石就是这个道理,可见丑与美是既是对立的,也是相互孕育的。苏东坡曾批评米芾的字,“彼元璋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也就是说艺术不能仅仅以漂亮为宗旨,太漂亮了就难免会变得俗气。所以我们要从陋劣之中去发现美,然后将其融入我们的创作,这样我们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加的有深度。但是对美的东西如果我们运用拙劣的表现形式去表达,那可就是真的丑了,丑书应当属于此类。
那艺术学习和创新的正确路径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红楼梦》中有一回写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所以,我觉首先要把见识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那些层次不高的作品拿来当范本,那我们的审美就再也不能拔高了;其次,就是要师古人,先学习古人的方法,要把古人研究透了;最后,是师自己,我们要回到我们自己,慢慢理解和打磨自己,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即是米芾“入贴出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