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暗示自己,“这件事能成功吗?对自己有片刻的怀疑”。还有就是我们有时会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和责任,如果一旦一件事情做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责备自己,类似这样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这些习惯性的暗示或者行为的存在是负向选择,可以说是人生中阻碍我们发展的暗坑,让我们深陷其中,有时自己还不自知。
椎原崇在《习惯陷阱》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生活中限制自己发展的习惯性错误认知和状态,比如:我们会在某一处环境生活习惯了,就会造成理所当然的错觉,认为这个环境就是我们发展的空间,而不会去拓展新的领域,还有你会误以为你一直在做的就是你想做的。
《习惯陷阱》用反向思维提出了生活需要舍弃,只有舍弃了旧有的思维、旧有的成就、旧有的习惯,才能开辟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舍弃之后意味着重新开启生活,对事物有新的认知,做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在看完《习惯陷阱》这本书,我想到这三件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带着自己的特质去发展、不给自己设限找到自由的生活状态。
这也是每个人都想做到的事,只不过这三件事在有的人心中很模糊,椎原崇提出了这几个人生目标,他也力行实践,最终实现了自己目标和梦想,看看他是怎么做得到的?
01
椎原崇在20多岁时开了一家餐饮店,在刚开始做店时,他积极向同行业前辈请教,并将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随着他的努力经营,这家店的营业额越来越高。
这家店从椎原崇一个人经营到慢慢发展成一个团队,椎原崇总是身先力行,带领大家一起埋头苦干。就这样经营了几年,有一次跟同行的前辈喝酒,有一个前辈问大家:“如果你还有一年的生命,你还愿意做现在做的事吗?”,椎原崇回答:“我会做也许一辈子不会成功的事情”。
事后,椎原崇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竟然和自己的行为背道而驰。从这次开始,他转变了观念,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他最终悟到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需要自由,而他的现状根本做不到,于是他开始参加各种企业家的课程和讲座,发现原来还存在一种“不参加实际劳动也能获得收益的事”。
椎原崇把这套理念在自己企业开始推行,他开始周末休息,让自己从原来的“胡拼蛮干”阶段渐渐进入了“委托管理”阶段,自己也开始尝试不去公司,把经营业务委托给员工,与员工签署委托书。而他惊奇的发现,他不去公司,公司也经营的很好。
椎原崇一边经营公司,一边参加企业家的课程和演讲,他不断的探索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经过他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咨询讲师、作家和企业经营者,实现了人生的追求和梦想。
椎原崇的经历告诉我们敢于探索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对话,发现自己想要的、想成为的,勇敢的追求,就终将能够实现。
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实没有那么难,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现状是够匹配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其次,你的想法怎样才能实现;然后,就是去实施。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椎原崇那样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我该如何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我认为,如果你对你想做的事足够热爱,任何困难都无法打倒你,你会边打工边实现你的梦想,你会每天睡4个小时也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看书学习,你会坚持到底直到你变得足够强大。能够半途而废的都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你会为你喜欢做的事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成功,只有做到这样你才能算是真正热爱你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有代价的,时间、金钱、脑力、体力、学习、困苦、挫折等等,都是你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上将面对的事情,如果你足够热爱自己想做的事,就让心中的那团火熊熊燃烧,阻碍都将化为你前进路上的泡影,跨越这些障碍,你终将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02
你是否足够喜爱你自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发掘自己的潜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你爱惜自己才能爱惜别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足够喜爱你自己爱惜自己的人,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释放自己的能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自己,意味着爱自己的优点也爱自己的缺点,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把双刃剑,有时优点会成为缺点,缺点会成为优点。比如:一个人很有责任感,可是正是他责任感太强,让他生活的很累,事事都要自己操心,这个优点也就变成缺点。而另一个人喜欢什么事做决定总要慢半拍。而正是他慢做决定的习惯可能挽救了一个生意上的失误。
不论你是勤奋的、勇敢的、有创意的,还是坚强的、虚荣的,你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你,这些都是你的特质,特质能够成为你的标签,让你成为那个让别人记住的人。
做自媒体那些成功的大咖们,都有成功的标签。樊登老师的读书平台、秋叶老师的PPT、鼹鼠的土豆老师的书评、弘丹老师的写作课。这些标签就代表了每个人的特质和优势,正因为这些老师发掘了自身潜力,把自己的特质和技能发挥出来,才给人印象深刻。
椎原崇说:“依靠自身所拥有的价值,即自身的特质”。我认为一个人的特质包含这个人思想、专长、技能、爱好、性格和习惯等,反应出来的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做任何事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他就会与众不同。
带着自己的特质去发展,发挥自己的专长,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独树一帜,成为别人眼中不一样的你。
03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把我们的生活固化了,眼睛看到的,经历的是一些平凡无奇的事情。我们大部分的娱乐和信息来自于电影、电视、网络,现在电影、电视剧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很多人都喜欢通过网络进行消遣。
网络资讯发达,可以让你知道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这无形中也填补了我们生活的乏味与空虚,看到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事情,让我们更加的知道,生活不止局限在我们那个小小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更大、更辽阔。
电影《私人定制》就是一部普通人跨界的影片,主要讲的是为普通人定制不同生活经历的故事,在影片中描述了司机师傅、保洁大姐假装成高级领导和亿万富婆的经历。
在影片里,司机师傅变身成一位高级领导,出门都是员工安排好的,每天开着各种会议,让司机师傅成为了他梦想中单位领导一样的人物,而在经历了金钱和美女的考验后,最终经不住美女的诱惑险些犯错,终于明白了成为一名洁身自好的领导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保洁大姐在私人定制中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出门有豪车,吃饭去豪华餐厅,办公室在自己盖的大厦里面,到自己开的商场里面购物,当男仆人指挥把属于她的房产在夜空里用灯光点亮的时候,她被自己的富有震撼了,在梦幻中过了一把富婆瘾。
可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遇到亿万富翁,因为那不是我们接触的圈层,然而电影的创作也来源于生活,那些亿万富翁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实际生活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体会到亿万富翁的一天是怎样过的。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受自己思维的局限去看待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
生活存在无限可能,我们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不是我们的经历不够,而是我们的认知不足。
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有生活的苟且但是我们的心灵也配得起诗和远方。
椎原崇说:“给自己设置的界限越少,人越自由”。当我们不再为自己设限,看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再惊讶,因为我们知道生活有很多的可能存在,我们只要在生活有无限可能的选项中增加一个认知按钮即可,看到新奇的事物时,闭上你张开的嘴巴,心里想:“可以这样”就足够了。
我们的心设限了我们所看到的,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心里想的事物。当我们不再去想我们没有看到过的事物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心被打开,才能吸引新鲜事物的到来,生活和经历因此而变得精彩。
《习惯陷阱》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本培养习惯的书,看着看着我发现其实它也是一本讲认知方面的书,书中讲到了很多我们以往错误的认知和习惯,这些错误的认知和习惯都是隐性的,不像挤牙膏喜欢从后面挤这样的习惯,容易被我们识别出来,它有时是一种思维模式,但这一切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局限了我们自己。
我们改变这些错误的思维和认知才能重新看待我们自己、看待我们周围环境和与我们有联系的人。
这是一本向内在自我探索的书籍,当椎原崇拨开迷雾,找到真正的自己的那一刻,正是这本书想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幸福的人生”。
有一句话说:“人生是个圈,有人走了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圈,他就是不知道,圈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线”。
旧有的习惯和错误认知都好比这个圈,出离这个圈,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打开思维,不给自己设限。勇敢的向前迈一步跨出这个圈,迈出的一小步将会成为追求梦想的一大步,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天。
作者:不惑青莲,自由撰稿人,专注自媒体。不定期发表读书相关文章,分享阅读的收获。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后续我会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