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期间内,我花在走路上的时间很多。正是这个现实情况使我培养了一个习惯,现在我建议你在自己的深度工作训练中也采用,它就是:有成果的冥想。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因个人专业不同,这个难题可能是为一篇文章列提纲,写一篇讲话稿,推演一个证明,或者是打磨一个商业策略。如同佛教的打坐,你的注意力可能会涣散或停滞,但你必须不断地把它重新集中到当前的问题上。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利用使用这款网络工具。该方法的缺点就是忽视了伴随这款网络工具而来的各种弊端。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该策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你明确了这些目标之后,再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下一步就是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一种工具,用你之前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你平时顺利地参与该活动是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实质的消极影响还是无影响。现在最重要的决断时刻来了: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后,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关键少数法则,提醒我们最重要的20%左右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假设你可以为生命中的任一个目标列出大概10~15条不同而又都能有益的活动,关键少数法则告诉我们只有最重要的2~3个活动——这也是我们在策略中建议的数量——将决定我们能否实现这些目标。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你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同于挪用了本可用在高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这是一个零和博弈。因为投资于高影响力活动的时间将带来更多实质的回报,将越多的时间投入到低影响力活动,得到的整体益处就会越少。
将当前使用的社交媒体服务进行一个相当于打包派对式的处理。至于“打包”,你只是在30天内不使用脸谱网、Instagram、Google+、推特、Snapchat、Vine这些服务,包括从今以后新产生的流行网络服务。不要删掉这些服务,并且(注意这一点很重要)也不要在网上说你将注销账户:就只是停止使用,突然停止。经过30天这种自我强加的网络孤立,针对你当前戒掉的每一个服务,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
2.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这个策略集中针对社交媒体,因为在所有可以占用你时间和注意力的网络工具中,利用不当的社交媒体对深度工作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些服务断断续续地在不可预知的时间推送一些私人信息——使其有很高的致瘾性,因此会严重妨害你按计划行事和专注行动的能力。我请你不要宣布自己的30天实验的原因是,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被另一个误解绑在了社交媒体上,那就是误以为大家想听自己发声,如果听不到你的评论将会失望。每个推特用户的听众数量平均为208个。当你知道有超过200人自愿听你说话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相信自己在这些服务上的活动是重要的。作为一个靠向你们推销我的观点而生存的人,我的经验之谈是:这是一种致瘾性非常强的感觉!驱动这些行为的潜规则就是作为回报,你可以得到朋友或听众的注意力(大部分是不应得到的),你也将慷慨地把自己的注意力给他们(也是不应得到的)。你“点赞”我更新的状态,我也会“点赞”你的。这种协议给每个人带来一种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重要性的假象。此类网站会有一些共同点:使用精心雕琢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辅以数学算法的打磨,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一旦你阅读了其中某一网站的一篇文章,页面旁边或底部的链接会吸引你接着点击,持续点击。人类心理学中任何一个可使用的把戏都用于其中,从把标题列为“流行”或“趋势”到使用醒目的图片,目的就是吸引住你。一周的工作结束时,如果你有些空闲时间,这些文章就成为你主要的娱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网站尤其有害。当你在排队,或者等待电视节目中的情节有所进展,或者是等待吃饭的时候,这些文章可以成为你打发时间的工具。然而,如我在准则2中所说,这些行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损害你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使你试图深度工作的时候更难集中注意力。更可怕的是,这些网络工具不需要你登录,因此在生活中更难戒掉。它们总是触手可得,只需要随手点几下。
阿诺德·本内特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解决之道:在你的娱乐时间做更多的思考。换言之,这个策略就是指在个人娱乐的时候,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相反应该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一天中的一天”。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些致瘾性网站在真空中才能活跃:如果你没有在某一个特定时段给自己安排任务,这些网站总是一种有诱惑力的选择。如果你在自由时间有高质量的事情去做,这些网站对你的注意力的控制就会减弱。【不要用网络来消遣,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
你认为在那16个小时投入全部的精力会削弱工作8小时的价值?不是的。恰恰相反,它必定会增加工作8小时的价值。人们都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会疲倦。除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按照我的经验,这个分析完全正确。如果在你全部的清醒时间,都能给自己的大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状态下漫无目的地浏览几个小时网页,那么在一天结束时,你会觉得更加充实,第二天开始时更加轻松。
准则4 摒弃浮浅
没有计划,你的时间很可能被浮浅事务占用。深度工作要求你尊重自己的时间。要做到真正尊重时间,下面这一条建议是个很不错的开端: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
我不在5点半后工作。我把这种坚持叫作固定日程生产力。因为我确定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我现在快乐地实行固定日程生产力已经有6年了,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是我职业生活中个人努力的重要部分。 【限定工作时限,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我还有另外一个不错的技巧,就是明确地拒绝,但拒绝的理由则模糊处理。这样做的关键是避免给请求人提供机会,来否定你具体的拒绝理由。 【明确拒绝即可,理由其实不重要,让对方明白你拒绝的意思很重要】
小结:第一,我们一定要把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做好计划,可以用作者介绍给我们的安排日程的方法,在笔记本上画格子。
第二个策略,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看看自己每天到底有多少时间是浮浅工作,多少时间是深度工作。
策略三,跟你的老板去商量一下,把你浮浅工作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第四个方法,在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下班之后屏蔽工作,变得不容易联系到,不要回人家的微信、邮件,你一回就会发现接下来还要继续联系,继续沟通,那么你的安逸时间就被减少了,所以我们在下班之后,要尽情享受安逸时光带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