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对传统的单课时教学提出挑战,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
新课标下的备课改变了过去集体备课的流程,分为这五步骤:开学备框架-单元备规划--小组备共案--个体备学案--教后备反思,不如此,集体教研就会流于形式,单元教学就会成为空谈。
1.开学备框架是规划图。在开学初,要做好整本书的教材深解。明确教材框架,了解每个单元的双线组元,确定单元要形成的学科大概念。
2.单元备课是路线图。一定要研读且读透单元导语、课前预习提示、课后习题、旁批、补白,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明确要落实的能力和素养,在此基础上逆向设计。
单元统整,重在形成单元大概念。首先要明确单元本质问题,在画出单元地图,确定单元主题,聚拢单元资源,设计单元情境,规划单元课时的前提下,设计单元学程,在单元规划时要对单元总目标进行拆分和细化,厘清每课时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
3.小组备共案是行军图。要牢固树立“教材是例子”的观念,切忌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备共案要分析每课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把拆分的单元目标扎实落到课时,谨记每课时的核心任务,树立一课一得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确定评价标准。要时时回看目标,防止偏离或游离。
4.个人备学案是战术图。个体备课,要在守正中突破,守的是本班的学情,破的是本班学生的思维瓶颈。教师备课,可以借鉴优秀教学设计,但更要针对学生的“学”,备课中要不断追问:教学设计是否适合班级的学情?每个教学活动之间有关联并体现层进性?教学支架能实现学生的思维突破促成理解吗?教学评一致吗 ?学生最终在这节课中能收获什么?这节课所获得的能为以后解决真实问题提供知识的力量吗?学生学到的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知识吗?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得到提升吗?个备的过程就像具体战术,知己知彼要灵活,知自己更要知学生,这才叫因材施教;也像医生,针对学情一班一“方”,甚至一生一“方”,否则就不是“对症下药”。
5.反思提升是复盘图。叶澜教授说,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没有这个可能,在于你反思的深度。一次教学设计,可能在这个班顺风顺水,那个班可能就连爬带滚,问题症结何在?如何改进?具有成长力的教师在这个环节最能深入,也是教师未来的成长点。
(今天早上读到的简书作者“木槿花等春天”的文章节选,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