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上周末,上海公布了一条不起眼的文艺新闻,芳龄九十的兰心大戏院从本月起启动了修缮工程,一年后将在富含历史沧桑的外表下变身为现代化的新剧场。
兰心大戏院属于上海的文化地标,深受戏迷们的喜爱,然而作为一个百年老剧场,剧场拥挤、座椅陈旧、空间狭窄、通风欠缺等问题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观众对剧场舒适度的要求,曾经一场话剧让我腰酸背痛了三天,的确到了必须修缮的时候。而新生的新剧场将在“旧模样、新设施”的基调下继续保持着摩登地标。期待一年后的老剧院新生。
兰心大戏院距离我的住所并不用,属于40分钟健步运动范围。一年总会有好几次去剧场看看话剧听听戏。想到三四年前曾经在那里听过一场高水准的评弹,并随手写下了一些文字。现在读来,仍能感受袅袅莺语绕耳不绝。
2020.5.20第一次发布于前账号,现迁徙于此。标记为“迁徙三”。
承蒙团委书记的照顾,周日我有幸在上海的一个老剧场”兰心大戏院“,聆听了一场上海评弹团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举办的演唱会,享受了一把吴侬软语的魅力。
1.1 评弹,又可称为苏州说书,是用苏州方言演绎的一种古老说唱艺术。它发明于苏州,流行于江浙,但兴盛却在近代的上海。评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的评话源于宋代的说话伎艺,弹唱则来自于明清。乾隆年间苏州评弹就有了行会组织,二十世纪初随着上海人口增长和文化发展,评弹的活动中心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书目、流派和观众都得到了普蓬勃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和苏州分别成立了评弹团,艺术大师们将评弹艺术推向了巅峰。2006年苏州评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评弹分为评话和弹唱,评话是用苏州方言将故事,内容一般为传统的历史典故,基本为一人单档开讲,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和一条手帕,足以让表演者上天入地指点乾坤。而弹唱多为两人或三人搭档,男执三弦女持琵琶,抑扬顿挫的吴音在弦乐叮咛中醉心摄魂。
1.3 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下,评弹曲调已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说唱书目也从传统的神话姻缘和好汉侠客创新扩展到先烈英雄和谍战侦破。古老的苏州评弹,已真正到达了百花齐放的境界。无论台上演出什么书目什么流派,清脆的三弦和软糯的吴语都会让你沉醉其中,跟着剧情千愁百转或寸肠肝断或情愫萦绕。
1.4 当然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评弹也是有着方言局限的小剧种,苏州方言基本局限在苏州地区,相比越剧和沪剧,它覆盖的观众群更为狭窄和高冷。在很多人眼里,几百年历史的古老评弹只属于苏州人和老上海人,在大力普及普通话的当代上海,上海方言在走向衰落,苏州方言也是岌岌可危。因此,对表演者和观众而言,都存在着“将评弹艺术传承下去”的历史使命。
2.1 步入古老的兰心大戏院,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孤陋寡闻,有二个意外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2.11 一个是场面火爆,剧场外黄牛们聚集,剧场内观众满满当当,热闹程度不亚于张学友在梅赛德斯文化中心举办的演唱会场面,而我错以为这种冷僻的演出不会有很多观众。
2.12 另一个是观众的年龄群,尽管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观众的年龄这么大。绝大部分观众都是白发苍苍的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的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有的干瘪萎缩成虾米状,但每个老人都打扮得整整齐齐,盛装而来。有些老先生还西装革履,系着领带戴着礼帽。二个白发老太太互相搀扶着寻找自己的座位,虽然她们的背已经无法挺直,但都穿着漂亮的老款旗袍和黑色圆口皮鞋,脸上还化着淡妆。在这些漂亮老人中间,我们这批中青年观众反而引人注目了。
2.2 上海评弹团是蜚声中外的评弹艺术翘楚。早年在陈云同志的关心下,他们在传统的评弹艺术基础上,在作品创作和流派艺术上进行了推陈和创新,使得评弹艺术有了长足的发扬光大。
2.21 为了向观众献出这台演出,他们倾全团之力,精心准备,评话、弹唱、单档、双档直至重唱合唱,14个精彩的节目将评弹艺术的流派、经典唱段一一演绎,既有传统经典的《珍珠塔》、《梁祝》,又有新创作品《芦荡火种》、《刘胡兰》,台下观众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22 为了帮助年轻人成长,每个节目都是老演员带新人,新人当主角,老演员做配角。最让人感动是,在《刘胡兰》片段表演中,演唱者是一个非常稚嫩的小姑娘,为她配乐伴唱的却是以秦建国团长为首的四个国家一级演员。老演员的高风亮节,很令人敬佩!
2.3 整场演出精致典雅。与其他剧种不同,评弹没有花俏的舞美道具,也没有美女帅哥伴舞伴唱。
2.31 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张桌子二个高凳,唯一的奢侈品是桌椅上覆盖着精美绣花的丝绒桌布椅套。演员们的装扮也很简洁,没有坦胸露肩,没有珠光宝气。男士均一袭青色或藕色长衫配黑布鞋,女士则身着玲珑素缎旗袍配高跟鞋,最多配上一环玉镯和一串珠链。
2.32 演员们自弹自唱,三弦声声落珠盘,琵琶丝音袅袅转。偶有增加配乐的,也是极其简单,只是多了几把三弦琴或琵琶而已。说唱逗演,十八般演艺赢得阵阵喝彩。评话绘声绘色,肢体语言配着丰富表情,拍木惊堂让全场观众魂不守舍;弹唱婉转抑扬,如同绿窗私语,香糯酥软令观众们为之倾倒。
2.4 儿时的我曾多次随父母在家附近的国光大戏院听过评弹,但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是凑热闹,长大后的我偶尔会在父母看电视评弹节目时听上一耳,但也只是走过路过听过而已。今天坐在剧场里,应该算是认认真真地接受了一番高水准的艺术熏陶。
2.5 突然开窍,评弹是如此悦耳;彻底拜倒,评弹是如此醉人。感觉很遗憾,在已经过去的几十年人生中,忙忙碌碌地做着“女汉子”,却忘记土生土长上海lady的本质。曾经追随着世界的风起云涌,却忽略了眼前的阳春白雪。没有评弹陪伴的生涯,现在回想似乎有点了无生趣。好在从现在开始爱起,也为时不晚!
3.1 二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了,但剧场里所有的观众都感觉意犹未尽,鲜花、掌声让舞台无法闭幕,真是曲不醉人人自醉。在回家的路上我和闺蜜的耳边还是一直莺语袅袅,回响着委婉的乐声和香浓软语。难怪晚清思想家王弢先生如此喜爱评弹,在他的笔下,苏州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
3.2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忠实的老粉丝们不畏艰辛穿越上海聚集在一起,他们不仅在为评弹捧场,为这个美好的夜晚喝彩,他们更是在为优美的姑苏文化捧场,为自己的美好享受喝彩。相信今晚的艺术享受,将给他们提供很久的谈话唠叨素材,直至下次演出。被老人们感动,更为他们的归途担忧。夜深曲终人散,要从拥挤的繁华市中心回家,对他们而言并不轻松。祝愿他们归途顺利,评弹艺术的观众需要他们,评弹艺术的传承更需要他们。(本文完成于2015.6.2,修改于2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