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对于“角色扮演”的游戏感到厌倦?自己明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却总是要带着面具生活,在工作中伪装自己“外向健谈,热情开朗、精力充沛”。也许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可以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但是如果一直无法“做自己”,那最终只能带来身心俱疲。作为一个内向者,我们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独处,有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借此来恢复能量。而这恰恰是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无从理解的。
在这个外向者占据主导的商业社会里,即使是最自恋的内向者也必须承认,自己的生存空间被外向者严重挤压了。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来看,内向和外向代表着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并无优劣之分。然而在如今的时代,人类面临的风险已经降到最低。那些外向者过去要面对的危险,比如说因为太喜欢冒险而被野兽吃掉,或者因为太喜欢交际而被敌人杀死,因为太多嘴被自己人干掉的风险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在商业社会里,外向型性格的性格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对于我们内向的人来说,情况却不怎么乐观。内向者的深思熟虑,会被人当做犹豫不决;善于自省,被当做缺乏信心;沉默寡言,干脆被别人当做是个傻瓜。几乎所有的招聘信息,都要求“性格开朗,积极主动,善于沟通,团队合作”。如果你面试的时候做过那种性格测评,就会发现,那些测试的目的只有一个:淘汰掉性格内向的人。
既然世界对我们如此的不友好,那么内向者要想办法自救也是必然的选择,通常说来,有三种方案。如开头提到的,“角色扮演”是一个方案。承认内向者不如外向者优秀,然后努力做一个外向的人。只是这样通常会造成自我的撕裂,强迫自己做另外一个人,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收获失败,不会有更多了。或者还可以求助心理学,找到改善自己性格的方法。作为一名超级内向者,我曾经读过很多本关于“如何突破内向”的书,但是收效甚微。一是心理学本身的门槛就很高,普通人无法通过自学来掌握。二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的性格更多的受到遗传的影响,很难在成年之后发生改变。所以,此路不通。最后,就剩下鸡汤了。那些“如何突破内向”的书里大量的提到了“内向者的优点”,比如说“做事深思熟虑”、“善于内省”、“更加真诚,不善于说谎”、“善于观察细节”、“更好的倾听者”、“为人体贴.”.....我必须承认,这些优点都是真的,但有时候只会让我们觉得更加难堪。我们被告知,内向者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现实里却缺乏对我们的优点表示认同的人和发挥这些优点的平台。抱着这些闪闪发光的优点,我们仍然无法法过好这一生。
我认为有必要在已有的方案之外寻求新的突破。所以,就轮到这本《内向者沟通圣经》出场了。《内向者沟通圣经》可以看做是内向者的一本工具书,指导我们如何在这个不友好的世界里安身立命,甚至脱颖而出。客观的说,《内向者沟通圣经》这个书名,有着很浓重的营销痕迹,而我更喜欢它的英文原名《The Introverted Leader》,中国的意思就是“内向领导者”。如果保持原名的话,笔者认为这会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书名,因为它将指导内向者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建立自己的人脉,而且还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当领导”。因为性格原因,内向者会被人认为是很好的“执行者”,而不是“领导者”。他们被布置任务并且完成,担任最底层的角色,但是很少被赋予那些真正重要的责任。在中国的传统世俗文化中,人人都想当官,升官发财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性格内向的人,总是离当官这种好运气很远。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似乎组织与协调能力是内向者天生所欠缺的。也因为如此,无法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向者,往往在工作中显得“微不足道”。
通常内向者通过自己身的努力,也会在某个领域内取得出色的成就,但是如果要成为领导者,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
你要放弃你熟悉的、喜欢的、以及能给你带来极大成就感和声望的事情。
承担一些你不熟悉的、不确定你是否喜欢,而且也许不会(至少一开始)给你带来成就感和声望的事情。
告别确定、明确,甚至“有正确答案”的任务。
开始面对那些似乎很模糊、不清楚,也许界定不清,而且最糟糕的是可能看起来无解的任务和挑战——至少短期内是这样。
这些成为领导者面临的角色转换,无论是外向型性格还是内向型性格的人,都需要同样的面对。但是由于我们内向者天生的性格特点,处理这些困难的效率要比外向性格的人更低效。《内向者沟通圣经》这本书,主旨就是为了帮助内向型性格的快速的完成角色转换,从而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改变自己原本的性格,不需要听命那些外向的人的摆布。因为我们内向者有着与外向者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也不需要按照外向者的成功模式去前进。其实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内的成功经验都可以说明,性格内向者完全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甚至在某一些方面,比外向者有更大的优势。内向者看起来无法胜任领导团队的重任,并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内向者往往教科书式的照搬外向者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忽视了那些方式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内向者生活在外向者的阴影里,被迫使用它们的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那么带来的必将是更多的焦虑是失败。其实内向者完全有可能沿着一条完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取得成功,停止对那些性格外向者的模仿。鼓励内向者做自己,并且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给内向者,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一名团队的领导者。这是我推崇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本书的核心概念就是4P法。所谓4P法就是四个以P开头的步骤: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push)和练习(practice)。你可以把它叫做方法,或者叫它是套路,其实都可以。
准备(preparation):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避免把事情搞砸?如何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些都离不开周密的准备。所幸,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正好是我们内向者所擅长的。
展示(presence):展示的重点在于“一个人的姿态和举止,尤其是在需要受到别人满怀敬意的注视时”。这个英文的倒装句读起来有些拗口,内向者因为沉默寡言,通常会被认为是冷漠和缺乏热情的,而且显得对周围的其他人不够关心和在乎。而展示,代表着展示出你的热情和专注,身为一个领导者,你要专注于和你对话的每一个人,并且和他们共情,表达出一种你非常在乎对方的态度。
推动(push):推动,意味着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迎接挑战,完成那些不熟悉,让你觉得有困难的任务。内向者的特点是喜欢独处来恢复能量,没事的时候喜欢安安静静的待着,因为这样会觉得很舒适。我认为这个推动,一方面指的是推动事情的运作,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推动自己,推动自己离开舒适区,去做有意义,但是不怎么舒服的事情。这里有一个陷阱,我们不能离开舒适区太远的距离。如果推动自己推的太狠,达到了恐惧区,那么除了收获满满的挫折感,就毫无意义了。
练习(practice):做我们不擅长的事,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就需要进行练习。畅销书《异类》里面,有一个“天才一万小时”的理论,在这里,我推荐“刻意练习”的方法,只在学习区练习,精神高度集中,通过大量重复性的训练,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从而达到专家级的水准。
以上面的4P法为核心理念,本书列举了在各种各样的典型工作场景中如何利用4P法进行练习。这些典型场景包括如何进行公共演讲;做为领导如何赢得下属的尊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和激励团队;如何处理好与自己上司的关系;在会议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做会议的隐形人;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如何发现和打造自己的强项,提升个人竞争力等等。我个人是很讨厌鸡汤的,因为鸡汤总是告诉你一个无比正确的道理,却从不去解释具体应该怎么做。而本书以大量的篇幅,来解决这个怎么做的问题。书中列举的大量场景,都是在职场中非常常见的情况,方便读者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内向性格的领导者,还有想当领导的内向者来说,这些细节都非常的实用。
我把这本书定义为“工具书”,是因为它有着很强的实操性。这本好书当然值得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不过如果你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我也有一个快速的方法。那就是首先阅读本书的第二章,了解什么是4P法。在对4P法的核心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就可以直接跳到后面你感兴趣的章节,比如说你想打造人脉,就跳到第九章;你想和上司处理好关系,就去看第七章。这样,使用这本书就像是使用字典一样,只要掌握了4P法的意义,就可以去查阅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本书并不复杂,没有包含什么高深的理论,它主要来自于作者的大量个人经验和阅读的大量资料。作为一名内向者,我以前也非常羡慕那些外向的人,纠结于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追求完美,而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外向者的标准,但是通过努力,我们同样可以做到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包括当一个出色的好领导。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