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撰写过一副对联,并悬挂于家中大厅自勉: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意思是少计谋、淡嗜欲,有利于静心宁神;少思虑、少钻营,有利于修身养性。诚然。生活之困,无不是在淡然的心态中扭转。人生之阻,无不是在淡定的应对中化解。世界越是喧嚣,我们越应该学会“淡”的智慧。
生活中你会发现那些“话淡”的人,总是会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既不过度热情,也不沉默回避,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在面对外界纷扰时,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
人的一生,有大约45%的时间是在上班,甚至更长。领导施压,同事内卷,工作繁满,让自己不断在内耗和痛苦中循环。聪明人已经开始用“淡”去调节自身,与其争而不得,不如退而守成。你越放松,结果往往越好。
社会学中有一种“C型行为”,C是“cancer癌症”的第一个字母。那些情绪浓郁、暴躁易怒、压抑自我的人,发生癌瘤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倍以上。相比之下,那些总是情绪淡淡的人,身体也会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被问到养生秘诀,汉语言学家周有光提了两个词:幽默感和童心。他一直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落,不为外物所扰,不被情绪左右。没有值得计较的事,就没有需要生气的心。
面对别人的挑衅、激怒,如果你真的放在心上,你就输了。到最后,无非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天下之大,除了生死,其实都是小事儿。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心态,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没有特别讨厌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你喜欢我我就跟你相处,你讨厌我我就离你远一点。无效的社交活动不用去,没必要的饭局更不用参加,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边界感。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源自于人际关系。”当你在社交上做个“淡人”,你就会减少社交焦虑,守护好自己的能量。
俗话说:“南甜北咸,得病根源。”说的是南方人偏爱甜食,而北方人爱吃咸食。而食物中盐分、油脂、辛辣等重口味的调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血压平衡。
唐代名相魏徵有言:“欲不可纵,乐不可极。”美味佳肴虽好,但凡事要有度,浓则无益,重则易失。口味越淡,内心越平静,身体就越健康。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养娃是心灵的唤醒,而非粗暴的干涉。扎克伯格在育儿方面一直保持着一种淡然的态度。他并不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和名次,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曾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学会如何思考,而不是仅仅记住答案。”很多人都羡慕富人的教育,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资源、金钱和社交圈,但其实更应该羡慕的是他们带给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高度。
一个好心态,胜过万千良药。希望越多,苦难便越淡。乐观越多,日子才更舒心。
看过这样一句话:“节俭是穷人的生存手段,是富人的生活品位。”节俭带来的就是极简生活,不盲目追求品牌,不趁促销囤货,而是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真正的乐趣,在于平淡而清雅的欢愉。生活就是一场修行。做个淡人,不是冷漠,而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