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堂
刘惠敏
五月芳菲春未尽,风光旖旎正可人。落实新课标,打造新课堂。为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提高教师教材处理与课堂执教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宿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与浙江省小学语文“特色教师”进行了联合研修活动。很荣幸参加了聆听了众位专家的讲座和六位名师、骨干的课堂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真真正正地享受了一场“新课标,新课堂”盛宴。“我寻风而来,你却让我看到满园春色,我寻光而来,你却让我看见语文世界的精彩。”
感受最深的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张艳芬和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组楼镇中心小学孙柳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雷雨》。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任务群给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新课标指出课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这两节课都自始至终让学生置身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心理实际、经验实际的富有儿童气味的学习情境之中。张老师以角色体验的方式创设情境,将学生从学习课文的他方视角转化为借助课文解说雷雨的我方视角,引导孩子沉浸在雷雨的世界,去梳理雷雨过程的变化,感受雷雨中的景物变化。孙老师则从外部环境的渲染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科学探秘的世界,用不同场景,从不同角度感受雷雨的特点。他们一个从内部心理体验出发,一个从外部氛围营造出发,均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有趣的学习情境。
两节课在语言梳理中都散发出浓浓地语文味。如同教育专家汪朝教授所讲,语文课要坚守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本质不动摇,牢记我们上的是语文课。新课标也指出发展思维、积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均是在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这两节课都精准定位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并将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贯穿于各个子任务之中。通过积累、梳理、整合,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发展思维,积淀文化。在张老师的课堂上,采用字源识字、图片拓展等引导学生探究“雷”“垂”的字义,抓住汉字关键笔画示范书写“雷、垂、压”引导学生牢记字形,联系动作演示+简笔画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压”这个动词的涵义等等,可以说,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做到了字字落地有声。孙老师紧扣本课中“变化”一要素。多次组织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梳理本课字词。有同类词的比较分析比如:“哗哗哗”“滴答滴答”的理解与感悟放进大雨及小雨的语境中对比,分析得出都是拟雨声的词,雨是有变化的,雨声也是有变化的。再比如同一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动作比较“坐”与“逃、垂”,“坐”的悠闲与“垂、逃”的紧张的对比,感受动词的妙用等等。当然,语文味儿不止体现于文字的梳理,更有语言是运用,用语言解说雷雨,用语言播报气象。学语言,用语言,让语文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改革就是以任务驱动核心素养。两节《雷雨》均以素养立设计的任务都是指向做事。做解说员为雷雨解说,做观察员,播报员,带着这样的任务在课堂上学解说、学观察、学播报。我们说,这就是以素养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设计这样的任务是酿出了素养味的任务。
通过这两节课我们看到了老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风采,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下的新理念、新教法所赋予课堂的新活力。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如果说听一节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专家的点评更是一种精神及理念的洗礼。精彩的课后又聆听了浙江省外国语学院汪朝教授和宿州市教体局丁长征主任的专家的点评。两位专家的点评更是是对课堂的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对老师们观念提升、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引领,给了老师们理论的支撑,春风化雨到的滋润。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新课标视域下的新语文的教学。海有舟可渡,山有径可行。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我们相信,在追逐新课程老师们会不断深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把握课程改革新航向,乘风破浪,踏歌而行,探寻最美的教育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