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母亲投河自尽后,娜塔莎·沃丁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过往一无所知。
在娜塔莎·沃丁十岁里的某一天,母亲留下四岁的妹妹独自在家,出门后再也没有回来。一直到后来才知道母亲投河自尽,没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娜塔莎·沃丁对于母亲的了解仅仅是知道母亲来自马里乌波尔,在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几十年过后,娜塔莎尝试在俄罗斯的互联网输入母亲的名字,在她认为这不过是一场无聊的消遣时,搜索引擎却弹出来一个结果。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自己母亲所属的家族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从此,一部东方劳工的血泪史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出来。
02
在娜塔莎·沃丁童年回忆里,自己是一个只盼望着长大的孩子,因为长大后就能彻底远走高飞,彻底挣脱一切,到外面过自己真正的生活了。不同于小时候的我们,渴望长大是因为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童年的娜塔莎·沃丁,在学校里被嘲笑、被蔑视、被欺凌与驱逐。她渴望摆脱的是她作为难民楼里出来的孩子的身份羞耻。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和自己记忆深处的碎片逐渐被拾起拼凑,母亲生平所遭遇的一切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只活了三十六岁的女人,在她短短的三十六年中,她饱经坎坷,经历了苏联的内战、大清洗和饥荒、“二战”和独裁统治的残酷岁月。1943年又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
03
也许你会在开头被作者那平淡如水波澜不惊的叙述给劝退,但请务必坚持看下去。在这部非虚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更惊心动魄的史实。在被痛苦和暴力所裹挟的混沌黑暗世界中,软弱无能、统治、专制和死亡充斥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和整个时代。作者用独特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一部二十世纪动荡史。
04
一直备受大家关注的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目前约100万乌克兰人到邻国寻求庇护。而如果冲突继续下去,乌克兰难民数量更有可能达到400至500万。战争背后,是数百万普通人飘摇的命运。
如果说动物作恶是出于兽性,那么人类作恶,则完全是出于残忍和人类良知的泯灭。因野心和战争而饱受苦难、流离失所和死亡的那些鲜活的生命,最终都浓缩为历史书上一个冷冰冰不带情感的数字,成为时代的一个小小的注脚。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亲身经历的人逐渐老去,当这些血的教训被逐渐遗忘,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中,普通人的生命如此丰富又如此渺小,最后在历史的粉碎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俄乌战争成为世界目光焦点之时,从某个角度讲《她来自马里乌波尔》这本书写了一千两百万乌克兰人民被作为强制劳工的血泪史,便有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