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申了一下对自我的两个要求:
第一:不做伸手党。
第二:提高自律能力。
我先来说说第一个:不做伸手党。
你是不是一遇到问题,张口就问别人?
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虽然说请教别人是一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导致你习惯了坐享其成,锻炼不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下来,它会让你变得“依赖”,成为一名不爱动脑和动手的“伸手党”。
说了这些伸手党的坏处,那么,不做伸手党的好处有哪些呢?
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才发现在很多时候,我已经停止思考和动手了,习惯于有问题了扔在那里,然后呢?然后就忘了问题的存在。或者是张口就问别人请教。那确实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为我认为那样,节省了我不少时间去干别的事情,在很多时候也确实会节省时间。但是,在我遇到一两回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时候,才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就是一个考验自身思考与逻辑能力的过程。你会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办,从而在思维意识里首先提出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权衡,然后开始实行。而第二步就是实施了。在实施这个思维导向的过程当中,你会不断碰到新的问题,触发出新的思考和需要调整解决方案。当完全解决了这件事的时候,你多多少少会获得一些感悟或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你会知道,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避开什么,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同时,会对这整个的思维过程和解决过程,做一个整体的思考,不知不觉中就优化和提升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我要求自己不做伸手党的原因。
总的来说,就是遇到问题,要有独立解决的意识。常常对自己说:坚决不做伸手党。这样做有个好处:一、锻炼自己大脑考虑问题时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就是可以触类旁通,融汇贯通。
现在,我来说说第二个问题:自律
你想获得多大的自由,你就得有多自律。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反正是听进心里了。从个人时间管理层面来讲,我的理解就是,自律,即是获得时间自由以及心理舒适的一种方式。一个人越自律,越自由,越能够支配的时间和做的事情越多,对于自己的生活就增加了越多的掌控感。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总量是一定的,都是一天24个小时。然而,时间的利用效率,以及在同样的24 小时里,我们所能够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就拿同样上班8个小时的人来说,一个人可以有时间打理好家务,照顾好孩子,还能够有时间去学习一种技能,或者是定期去健身。一个人却说,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孩子,哪有时间去学习,更不用说去健身什么的了。你发现没有,同样上班这么久,前一个人对生活很有控制感,另一个人则生活在被生活控制的感觉里。你更喜欢哪一种生活感觉?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对生活有控制感。但是,同样,大多数人却做不到对生活的掌控,从而获得这种控制感。
这种对生活的控制感,从哪里来?
从你的自律能力里面获得。
这种自律能力,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我的节律,一种对于时间的节律性把握。可以说从对时间的感知开始,调整自己生活的节奏,安排好日常的事务,从而对时间进行一种更合理化的分配,最终做好个人的人生管理。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以每天的生活事务为导向,来安排时间,寻找时间。而不是传统的以时间划分来决定要做哪些事情,和不要做哪些事情。前者,更重视生活本身,态度更积极主动;后者更偏重于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被动。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你想获得较高的自律能力,你首先要有一个能力——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其次,对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划的,而且生活重点很清晰。这就好比,你想去哪,总得有个目的地吧。你打靶,总得知道靶心在哪里。对生活本身有一定的追求,才是自律的意义所在。无论是处理繁杂的事务,还是追求自身的成长,本质上这都是我们对于获得生活控制感的渴望,而这些都需要这种能力。如若安于被生活拖着走,我们也许就不需要那么高的自律能力了。
总之,生活有重点,通过对时间的感知,找准自己的节奏,过一种积极主动的自由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深的渴望。生活从不做伸手党开始,用自律增加对生活的控制感,获得时间和心灵的自由。
关于时间的感知能力,以后有时间再写。
到了说晚安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