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 我回来了,现在返回佛山
这么快?!@Irene 还没到开学时间呢
@卿 现在老家的房子是比以前漂亮,房子的价格也更高了。可是我觉得周围的景色,却还是以前的好看。
那肯定了,现在很大片的田都少人种地,在长草@Irene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思念故乡,回忆童年。大脑自动浮现的画面就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门前一条弯曲、潺潺的小河。
(图片)
小河是小孩的游乐园。村里调皮的男孩子,都是在这里学会游泳的。从高高的防洪堤上往下跳,“砰”的一声,伴随他们的欢笑跳跃,是在河里劳作的大人们的关注的目光和会心一笑,然后又投入地和其他大人的聊天中。也许这是奥运跳水项目最原始的体现。
这条小河也是胆子大的女孩们的乐园。年龄比我大的,她们在这里游泳玩水嬉戏。某天中午,鼓起勇气,在姑姑们的鼓励怂恿下,下去水里呆了几分钟。在水里失重、漂浮无所依的感觉,让第一次下水的我立即跳起来了,披着湿漉漉的衣服,悄悄回家,还不敢让妈妈知道。 当天晚上睡觉,不断吐口水。这下就被妈妈知道了。
这条小河是村里人生活的依靠。大人们在这里洗衣、洗菜、淘米,请相信我,七八十年代山村里的小河,流水潺潺作响,一路欢歌。山里发洪水的时候,水位可达一层楼高。平时非常干净,我家已经在韩山山脚下来。小河里面出没着大鱼、小鱼、水蛇,甚至还有乌龟。有空的大人们每天会在这里洗衣服。家里大人没空的,就是小孩来洗。一边洗衣服,一边听她们东家长西家短唠嗑,谈论前一天晚上的电视节目 ......听到了人生道理,听到了幽默笑话,也许这就是最早期的现场脱口秀雏形。
我也贪玩,洗衣服总是急急忙忙 。 在家里空地上晾晒衣服后,我就可以去玩、去忙自己的事情或者发呆、或者看书。有一次妈妈说,“河边洗衣服的大人们都说你洗衣服洗得很快。洗干净了吗?”这句话仿佛是魔咒。从此,我变成了河里洗衣服最慢的那一个,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一件件待洗的衣服上面。浪费光阴。自己现在想起来真是哭笑不得。
其实小河边洗衣服也有独特的诗意。念小学的我们上午10点可以放学归家。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一座座绿色的青山环绕下,听着小河水欢快的声音,旁边周围没有喧嚣的声音。前方一座石桥,在茂密高大的竹林掩映中,偶尔也会有放学的孩子们经过。此时,更多的感觉是宁静、平和。 从小我就在奶奶家生活,生活了几年。回到爸爸妈妈这边的家也好几年了,却一直还没有真正融入村里的小伙伴。“片云天共远”。此刻觉得独处才是真正的我。用现在的话来讲,可能就是患上了“社恐症” 。
小河有时候也是我们食物的来源。我老爸有一个电鱼机。偶尔经常会给电鱼机充上电,然后从下面那条小桥开始电鱼,身后会跟着一群小孩,快乐的小孩。一个个都卷起裤腿赤着脚,跑到小河里面去。小鱼被电晕了,渔网没有捞住的,孩子们就在后面抓。谁抓到就是谁家的鱼了,拿回去给家里大人,用锅热油一煎一炒一炸, 就是一顿美味。相信我!在七、八十年代,这绝对是至高无上的天然美味和营养品。
(图片)
颇有历史感的乡村民居。这是童年最好小伙伴的房子。今年带着欧欧一起来回味并且拍了照片,专门发给童年伙伴卿。要在田间走上一段路,才能到她家。小时候,我们互相来往,你来我家我去你家吃饭、睡觉、玩耍,说悄悄话,衣服也换着穿。
放学的乐趣就是出了校门,相约去玩。到那个角落摘摘野花野果,或者是玩跳绳、玩“捡拾石块”、捉迷藏、玩复活……
大人喊“吃饭了”。吃完,又到各家各户相邀上学堂。
一群群乡村孩子,三三两两,乡村道路热闹了,活泼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图片1 、2)
小河的对面就是村里人的农田、菜地。一年四季绿油油的一片。吃饭时端着饭碗,走出家门,一直都能听到菜地、农田里传来的蛙鸣声。 叔叔们比较调皮,玩得不亦乐乎,拿着家里的鱼竿去钓青蛙。收获如何大可不必在意,那份快乐是实实在在的。小时候我真真切切被这份田园风光、天然景致迷住了。
去卿同学家的路上,要走过一大片田地。一年四季景不同。见证春夏秋冬农民伯伯的农作物耕种、生长、收获。看见水稻、小麦、番薯循环播放。春天农民伯伯的一声吆喝,赶着耕牛下地开始播种,唤醒了沉睡冰冻的大地。大片大片田地上冒出的秧苗,小孩看来是一种田园美景,大人看到是生活的希望。夏天到了,第一季稻谷丰收,沉甸甸、金黄金黄的稻穗,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同时也是繁忙的农忙时节、劳动时刻到了。农村的小孩也都乐意干农活的。我记得陪着妈妈到田地里割稻谷。晚上回去的时候,她回去田地拿工具,我还偷偷帮她挑稻谷。那时候实在心疼妈妈,她们干农活不容易。被妈妈“说了一通”:不准挑稻谷,你还小呢!
秋天的田地,有人种小麦,有人种水稻。种小麦的,收成的时候,就有小麦粉做粮食。小麦粉是小麦带壳研磨的粉末,特别香。早上搓搓粉,随意捏成形状,丢进滚开的水里,加点盐,加点盐,切点葱花。家里大人小孩每人盛一碗,小麦饼还带着小麦皮的褐色,上面飘着葱花好看又好吃,香喷喷又耐饱。 Oh, 多美味的全麦麸面粉饼啊!这不就是现代人推崇的全麸小麦吗?!营养又健康。
(图片1 、2)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越来越近卿的家了。景色慢慢变化,她们家附近,路的两边是一片一片的果树------三华李果树。整整齐齐在路的两边,枝繁叶茂,给路人遮阴,还农民伯伯一片美景。卿的家,门前也有条小河,两岸是种了大片大片的紫云英。
(图片1 、2)
还有一条乡村大道通往另外一个村。那一个村叫欧屋。他们的田地、日常生活都不在在我们这边。小小的我,觉得那边好神奇啊。 那边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种着成片成片的三华李。小小的我们,脚程有限。很少去到那个村。 可以听到村民的说话声,听到鸡鸣声、狗吠声,赶牛的声音 还有小孩的欢笑声, 自行车叮铃铃的声音。很生活,很热闹。
(图片)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再往前就开始进山了两座山,——剃头角,另一座方言写不出文字。有山有水,有阳光有野花。我们小时候去干农活的地方,插秧、割稻谷、种番薯、挖番薯、拔花生……插秧的时候,山田里有蚂蝗。这是恐怖的回忆。在小河里洗衣服,会遇见水里的蚂蝗,它们会黏在小腿上、脚掌上吸血。这时候把它们挑起来,撒上洗衣粉。看蚂蝗干成一堆,觉得很解气。
割稻谷,我害怕的是毛毛虫。不知不觉的,它们会爬上你的裤腿。毛茸茸的一团或者一条,黑乎乎在裤子上。现在回想起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种番薯比较轻松,没什么特别惊险的回忆。挖番薯,比较害怕的是碰见那些番薯叶上的各种虫子。番薯叶是他们的营养品,每条虫子都吃得肥肥胖胖,白白嫩嫩,一时没留意,就会抓到了那种感觉肉乎乎的东西。看到它们满身的黑白分明的虫脚,又好像是满身黑白分明的虫眼睛。
拔花生, 花生树、叶上有一种虫, 会飞到人的身体上,黏住,让人肌肉有灼热感,还腐烂皮肤。
第一次下田、下地劳动,感觉是陌生又新鲜, 还有一股自豪感,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了。这些突如其来的小东西,给我来个“下马威”,从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图片1 、2)
感觉以前的风景更美,村民们日日夜夜在土地繁忙。春夏秋冬,我看到劳动人民勤劳,看到收获果实的喜悦。山路弯弯曲曲,山田一层一层分布,登高一望,就是一个迷你袖珍版的龙脊梯田啊。
(图片)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为什么怀念故乡?总是有原因的,或因山水,或因人情,或因风俗,而我因童年的记忆对故乡念兹在兹。
人情没啥特别。小学四年级,妈妈开始生病。身为老大,家里的大事小事,田里田外的事情由我承担。小小的我,宛如一个小大人,别人家有的,妈妈一样不准缺,我也不能比别人家弱吧。念书之余,担起了农活的重担。我记得,妈妈生病的时间一长,我家的鲁枝堆被村里的不知道谁挖去了大大的角;长势良好的青菜被村里的不知道谁挖去了一半;到加工厂碾米分量大米糠的被那个叔婆掉包;世事艰难,奶奶连一头咸菜也不愿借给我......
故乡还能回得去,童年的记忆也会遗失在岁月里,再难找回。
重要的是,我们经历过,我们走出了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