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的家庭氛围:愉快幸福居多,井然有序,安全。印象中很少有父母吵架,父母分工合作,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妈妈性格温和,吃苦耐劳,孝顺父母,友善亲邻,妈妈负责照顾家里,洗衣做饭,照顾我们,忙完还要陪爸爸一起干农活,是家里最辛苦的一个人。妈妈觉得女人就要照顾家庭,多幸苦,还必须孝顺。小时候水果少,妈妈让爷爷吃果肉,我们吃果皮,家里吃鱼,妈妈只吃鱼头,留着鱼肉给我们吃,还说她不喜欢吃鱼肉。是我们村里有名的大好人。爸爸能把握家庭大方向,有能力,性格好,偶有脾气,对孩子特别大方,疼爱我和弟弟。不管家里经济如何,我和弟弟都穿好的吃好的,被照顾的特别好,爸爸就觉得她的女儿乡村里的衣服都不适合我穿,我要穿更好看的衣服。
我们小时候的家庭里,妈妈虽然偶有抱怨奶奶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不够照顾她,但是基本没有冲突,反而很孝顺他们。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我,性格上也愿意包容公婆,对他们宽容,嫌少与他们有冲突,很同理他们。别人家有的婆媳问题,在我家里基本没有。这是受妈妈的影响,妈妈是那么得大度与宽容。
不过妈妈对他人特别的好,不顾自己的需求,常常付出后内心有些委屈,爸爸对妈妈说话,常常阴着说,明明是关心的话,爸爸非要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在农村,大部分女孩子是不读高中的,妈妈对我说,只要我有能力学,有能力上,她就是砸锅卖铁也让我读书。她觉得农村的女孩子唯有读书,有本事才能找到更有能力的男生依靠。这点还真的特别感谢妈妈,让我一路上完大学,而不是像小学初中的大部分同学一样,辍学的辍学,嫁人的嫁人,疑惑,上卫校,师专等。我们那一届初中,只有为数几个女孩子上高中读大学。
我的性格都很温和,对待朋友特别友善,甚至有些讨好,不会拒绝他人,自我的需求常放在最后。成年遇到很多事情也是这样。我不敢出头,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直到现在自我成长,走出这个模式。
妈妈那时候让我上学,也是为嫁更好的人,有更好的生活。妈妈骨子里给我影响还有,男人是天,女人照顾好家庭,没有那种一定要成功的信念。从小到大,除了高考,努力学习,我好像没有为什么事,倾尽全力,尽最自己最大的努力。每次好多事情,三分钟热情,没有深入哪一项或者那一门学问。这是我目前一直存在的问题。
爸爸妈妈彼此很少表达爱,爸爸表达的方式也是说反话,嘲讽妈妈。爸爸对弟弟很严格,犯错要被揍的。我一年级好像因为总要用铅笔刨削铅笔,一直削,每天都要问妈妈要钱买铅笔,被妈妈揍过,说你吃铅笔啊。怎么想起这些呢,不知道,这个再提醒我什么?我现在看不到。
写下这么多,我对自己有一个觉察,我发现我一直很努力,很努力滴生活,也许就是小时候形成的信念,农村里出来的娃娃,要靠自己努力。努力工作,为自己创造未来,和我先生一样都是农村的娃,我们靠自己在上海定居,过着有房有车,安稳的生活,虽不大富,但已很知足。
还觉察到,我特别容易满足现状,停留在一个努力的状态,没有突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我接纳,我只能说我看到目前我的状态,我对自己说,我知道我现在的状态了,先感受这个状态,这样才会慢慢接纳,对吗?我内心这么问自己。我对自己说,孙苹,你是个努力生活的女孩,你还在自己预设的一些框架里,你在尽力去脱宽框架的范围,何时候用尽全力,我等下着。
感觉自己还是有些混乱,理不清头绪。
行动,每天跟着鼓励咨询,觉察自由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