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不下去带女儿过来睡觉呀?你怎么一直坐在沙发那一动不动,没看到女儿到了洗澡的时间了么?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带孩子,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真是烦透了”……这种日常小情绪、小抱怨经常在我身上上演,一不小心就容易情绪失控,想发脾气。哎呀怪不得了解我的人都经常说我“急脾气”、“肝火旺盛”……
这些场景也许说的不是你,但是你一定很熟悉,是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提到的“为什么你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
一、正确的认识情绪的产生
在面对问题(困难)时,我们绝大部分人第一时间肯定是受情绪(恐惧、烦躁等)控制?但是至于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这个问题在《认知觉醒》看到了作者给出这样的回答:
每个人都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本能脑在人类祖先还是爬行动物的时候(约3.6亿年前)就存在。情绪脑在约2亿年前进化出来。而理智脑则是约250万年前才进化出来。所以理智脑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就是个刚出生的婴儿,是远没有本能脑、情绪脑那么强大的。
之所以会有情绪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对结果得不满意和满意所呈现的样子,而绝大部分时候遇到问题我们都是习惯性的前两者在控制着自己,我们的成长就是通过锻炼理智脑来更好地掌控自己。
有了情绪先接纳,然后试着转移情绪的关注点,也可给出一个自己日常提醒自己的暗号,比如是“小黑屋”,以后再来了不良情绪,先自己说下这个暗号,或许日久得以训练出遇事第一时间不是情绪化,而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
《傅雷家书》,书中傅雷先生对于自己的儿子傅聪也是提到了这一点:做事切勿太过动感情,懂得锻炼理智做事,切过冲动。同时呢也举例了自己日常译文的时候经常感情用事,过于冲动。你看就连再伟大有成就的人也是难免被情绪影响,更何况我们相比他们是再平凡不过的人,所以有了情绪接纳以后,然后用恰当的方法练习,时间久了才能慢慢接近用理智脑思考,而不是情绪化解决问题。
二、诱因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特定情形或特定人
B:你对诱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C: 你的感受和行为
“路怒症”大家有听过么?这个名词或许你不太熟悉,但是一定见过这样的例子:高速公路上正好好开着车,这时候你发现突然从旁边穿过一辆车抢道跑到了你前面,而且当时还很不礼貌的按着喇叭。看到这一幕,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礼貌”地回复一句“傻缺”,或者直接按喇叭回怼回去,并且做这些行为的同时表情气冲冲的。这就是典型的“路怒症”,因为对方的行为而直接发怒,甚至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
回归我们的诱因ABC理论,之所以会有“路怒症”,我们错误的以为是直接因为A别人抢道这个事件,引发了C发怒行为的产生,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才引出的C行为发生。现在你应该对于情绪产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真正决定你的行为产生是因为你对诱发事件的看法,如果你可以改变下看法,或许就是另一个结果。比如说别人占道,你如果这样想:是不是他车里的人有紧急情况发生呢,是不是今天他出门因为和家人吵架心情不好,是不是因为临时接到了领导的紧急电话……如果你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不是直接让自己发怒,进而引发一场不必要的六纠纷。
看到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挑水工有两瓦罐挑水,一个完好无损,一个裂了一条缝。其中裂缝的瓦罐总是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他看着完好的瓦罐总是可以把水完整的挑到主人家中,而自己只能挑一半,时间久了也变得越来越自卑。后来,挑水工对裂缝的瓦罐温和的说:“你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放在旁边的花上呢?我在你裂缝的位置种下了花种,每次挑水回家的路上,你裂缝位置漏出来的水浇到旁边的花种上,你看现在这些花长得多漂亮呀?”。听完挑水工的花,瓦罐恍然大悟。你看,真正打开生活这把大锁的钥匙是你的心态,你自己快乐了,世界也就快乐了。这个解锁得钥匙是不是就是我们诱因ABC中的B,看出它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了吧。
三、遇到问题出现不良情绪时,多用理智思考法
所谓的理智思考法就是,遇到问题,少用“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而是多思考有没有“最佳之选方案”。
比如工作中经常遇到爱发牢骚的同事,你一忍再忍,终于今天三番五次在你身边抱怨,你忍无可忍。
步骤一 对此,该如何感受和行动
我们常有的感受和行为是:受够了,非常恼火,立马准备说出自己的看法。
步骤二、我的哪些想法致使我烦躁、生气和疾恶如仇
关于自己:再也受不了了,每天不停的牢骚,真是把我逼疯了。
关于他人:整天发牢骚,乱说话,不应该让他们这样胡说八道。
关于这种情形:这个工作环境太恐怖了,烦透了,真的不想来上班了。这种牢骚行为不太好,我应该去制止。
步骤三:我如何挑战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这个同事确实每天发牢骚,但是真的能把我逼疯么?即使我不喜欢,我真的无法忍受了么?跟他们吵真的能改变他们么?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
步骤四 我可以用哪种更佳之选来代替自己的非理性思考?
比如你可以把发牢骚得利害关系讲给他们听,如果他们不听,你也可以选择换个工作环境。在谈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出有效的批评“你不停的抱怨工作,却又一边不得不为了生计去做,感到这样只会让你自己情绪越来越不好,其实这种做法挺没意思的。我愿意跟你探讨这个问题,而不是说教和抱怨,我喜欢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怠工得人共事,你愿意尝试改变么”。这样的对话,既显示你处事大方,从容淡定,又不牵动对方的情绪,值得你遇到问题时候多加练习。
遇到一件情绪化事件,从直接抱怨到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情绪,从而一步步找到更佳之选,久而久之的刻意练习,会让你对于理智情绪疗法越来越熟知,慢慢的用理智情绪法解决日常小情绪,收获人生的美好。
人的一生,尽管我们都希望很多事情不要发生,但没有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将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得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