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任静艺坚持分享第835天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感悟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擅长写励志类作品。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自小体弱怯懦,从不敢冒险,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悬崖,当他攀登到离崖顶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时,由于恐惧他全身颤抖,上不去下不来。其他伙伴不但不帮忙反而嘲笑他之后各自回家了,恐惧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亲的手电光照着了亨特,黑夜中惊魂未定的亨特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面对险情,深知儿子禀性的父亲,没有上石架把他抱下来,也没有搬梯子让他下来,或者拿绳子把他吊下来,而是要他自己从石架上爬下来.旁人也许认为父亲太冒险,心肠太硬了.那么父亲是如何帮他脱脸的?父亲没有责骂他,而先安慰他,稳定他的情绪,“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亨特哭着说:“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父亲开导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看见了。” 亨特说:接下来父亲指导他爬下第一步.“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亨特伸出左脚试探着踩到了它,顿时有了信心.父亲鼓励他:“很好.”“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虽然哭泣了一会儿,但他随之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次经历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个哲理:每当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亲的教子艺术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锻炼自身的勇气,增加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来脱险,但亨特日后人生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总不能永远靠父亲吧,那只能靠亨特自己。
在儿子脱险的过程中,亨特父亲只给予鼓励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让孩子去体验,激发他自身的潜能,自己排除险情,从而获得成功.
具体操作是:先找一个亨特能够到的落脚点,然后指导他移动一小步,接下来再找一个能够到的落脚点,又移动一小步.落脚点要稳,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从而到达目的地。
文章中有写到:母亲交待“我”,体质不好,要照顾好自己,母亲的担心在她的世界里是对的,就好似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很冷。
而爸爸则是一位睿智、教子有方、有能力的好爸爸,面对困难,他完全有机会和有能力尽全力帮助儿子,但是他依然选择了让儿子自己去体验,哪怕很惊险。这是一位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爸爸,他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给孩子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位伟大的爸爸,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作用。他的选择也给儿子一次成长和突破自己的机会,爸爸的选择也为作者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父亲而感到幸福,爸爸的行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正向的目标,值得为父母的我们用心去学习。从作者的成长经历来看,再次体现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又是一个心理学家,从爸爸对他的养育经历来看,走一步再走一步也符合焦点里的聚焦一小步,小步精进,做好当下,不用把目标定的太远。比如聚焦当下,吃饭时,好好吃饭,工作时努力工作,休息时尽享舒适与惬意。
文章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的标题标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人们对于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标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
聚焦当下,此刻,我在书房,静静地看书、写作,一切都是刚刚好。走一步,再走一步,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走一步,再走一步
溪流走一步就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艰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水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