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两条鱼,一天被海浪拍到了沙滩上,搁浅了,两鱼为了生存下去,用自己口中的唾液给对方以滋养,这就是传说中的相濡以沫。后来海水涨潮了,两鱼重新回归了大海,之后便相忘于江湖,彼此再无交集。
想写一篇《围城》的读后感,鬼使神差的捏来这个故事作为起笔,为何将看似不相干的两者放到一起,究其缘由也只能意会,不好言传。如若一定要寻个究竟,只有问错综复杂的脑神经系统,两个神经元如何经过沟沟壑壑的大脑神经曲线,关联在了一起;又或许只是记忆中碎片在漫无目的游走中不经意的一次插肩而过。
有人说《围城》写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众生态,用在这个时代,非文人之间依旧可以对号入座。从方鸿渐拿着准丈人的资助留洋游学到准妻意外早亡,姻亲苟延残存:从他与鲍小姐的露水情缘到和苏文纨唐晓芙的感情纠葛,最终选择不慎掉进了孙柔嘉的网;从游学归国,假学历混迹江湖,银行职员到三闾大学任教,到上海的报社任职,最终失业,饥肠辘辘流落街头;他不断跳进别人的网,闯入别人的城,而性格也由放荡不羁变得谨小慎微,左右逢敌。
拜读《围城》的过程,为书中绝妙的比喻深深折服,佩服钱老先生的文笔和想象力,也佩服他的博学。真是无一处不经典,无一处无典故。更加叹服的是,他的婚姻那样美满,他在生活中又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何想象的出这样失败的婚姻生活和惟妙惟肖的生活细节。某位伟人说:写作要用上帝的视角。或许这就是大师吧,再次叩首膜拜!
家族的城,职场的城,婚姻的城,像极了那条大鲨鱼,瞪着双眼,张着深不可测的大口,恨不得将他以及他的船生吞活剥。每个人的人生大抵如此,看透了也就变得泰然了。
拜读完毕之际,正直公司产品发布会在京召开,同桌的有大领导也有科室主任。抽奖环节,大领导幸运中得大奖,同桌的年轻科室主任和科员兴奋地翘首期盼,不断看着手中的号。领导就是领导,得了奖拼,还不忘告诉年轻人“你没有机会”。年轻科室主任反驳:“概率均等”,领导回道:“概率为零”,说完正好与我的眼神碰撞到一处,会心一笑。同桌的其他年轻人,还在继续期待。幸亏年轻人与这位大领导并非同一单位,否则回去有苦头吃了。有这种期待,当下还是美好的,年轻人总有一天会明白。
而明白的人又如何,如何突破这个城跑到城外去,如何攻破那个城进入城里去,谁也没有良策。我看到,每个人行色匆匆,有的在忙着突破城池,有的则在忙着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