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写作营作品
推荐语:干货满满,把教练的各个方面用通熟易懂的笔墨展示在读者面前,对教练相关的疑问一一解答。逻辑严谨,前后呼应,表达清晰流畅。
作者:婷
最近发现,教练这个新兴职业和技能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作为感受过被教练的过程,并且正在学习教练的我,也希望提供自己的一些理解,供大家参考。
让我"卖了自己",以Coach Lily和我之前的一段微信对话为引子,回答关于教练的8个基本问题。
一. 教练是什么
二. 教练为什么存在
三. 教练能为个人解决什么问题
四. 教练使用的限制
五. 被教练是怎么一种体验
六. 学习教练的感受
七. 学习教练对自身的影响,能不能用自我教练的思维和方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八.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练
需要说明的是,这段对话并不是一次正式的教练会谈,而只是一次微信群里的文字对话,但却帮助我想通了当时职业上的困惑,也让我对教练这个职业产生了好奇。
后来我自己也学习了教练,再回过头去看这段对话,发现其中起作用的,正是对话中体现出来的教练对话特点,还有Lily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的教练状态。
因此,我相信,通过对这段对话的拆解,能从中回答大家关于教练的问题。
对话的背景是我那段时间刚好和老板的关系有点卡住,看到群里在讨论教育究竟是教孩子做自己还是把孩子打造成工具,于是有感而发有了下面一段的对话。
我:我发现我现在更重视自己的内心,更关爱自我,更能做”自己“了。但工作需要的就是需要你成为工具,要交功课,要满足你老板的需求。理想状态当然是你自己和老板的需求两者能统一,可理想状态很难实现时,人就很自然先按解决生存问题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了。
C: 对待自己的时候关照内心,出去做事的时候把自己当工具,这其实也是关爱自己。
我:你的意思是出去做事把“自己”剥离出来,让外部的评判留在“事”上,而不蔓延到自己这个”人“上?
C: 是的。
我:当工具最难以接受的地方是你的价值被利用完之后被无情抛弃。
C: 这要回到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上。
我:最基本当然是为了生计。
C: Bingo!为了生计的话,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挣钱工具了。然后你指望外部来关照你的内心?角色反了。
我:所以这只是一场交易,我在过程中得到钱,对方在过程中得到你作为工具的功能。现实是骨感的。
C: 交易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可我不希望这只是一场交易,我希望建立能温暖自己的关系。当我视每天8小时为交易,让我有冷冰冰的感觉。
C: 我看到你对“交易”有负面的情绪。
我:是! 当涉及到人,“交易”在我看来就不是一个中性词,是一个负面的。
C: “交易”怎么脱离人而存在呢?如果交易公平、透明、各取所需,为什么是负面的呢?
我:例如我去买东西,就是钱和物品的交易,不涉及人。
C: 那买”服务“你会觉得负面?去吃饭,住酒店这些?
我:所以你是说在职场上也一样,我作为工具,提供一个服务给我老板,为他和这个职位对应的人提供价值,而我应该认同和享受的,是提供这个价值的本身,而不是在提供价值的过程中我个人的“被关爱”?
C: 对啊,你是在提供服务啊!否则老板雇你是为什么?
我:我也想到了这点,如果老板只是认同我的价值观,他不需要成为我的老板,只需要大家成为朋友,有空聊聊天。他给钱雇佣我,我的价值观是其次,而更重要的是,我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质量。
C: 价值观的一致更能保证服务质量,但他买的是你的服务。来找我当教练的客户会因为我的价值观而信任我,促成交易。但他们买的是我对他们的教练服务。
我:是的,价值观不一致会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对我来说是内心的纠结,对我老板来说,是时间的浪费。可能就是这种纠结的状态,让我希望与老板达到价值观的一致,可能同一时间,我老板也在想,这娃咋那么矫情,拿钱了不好好提供服务还想被关爱。
我:我对交易的确有负面情绪,这也是为什么我虽然理性上明白工作是交易,但情绪上有抵触,我还是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场交易。
C: 情绪是没有对错的,重要的是看清你的诉求是什么,然后认识到你的诉求可以在哪里获得。
我:“看清你的诉求是什么,然后认识到你的诉求可以在哪里获得” ,这一针扎到了!我的问题就在于期待用同一方式与我身边不同的人/角色发生关系。我发现当我把身边不同的人分而处之,“交易“就不会那么负面了。
对话到此为止,下面开始回答问题:
问题一:教练是什么?
教练的定义
官方定义,“国际教练联盟(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的定义:“教练与客户合作,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创造力的过程,激发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职业潜力。 ”
婷的定义,教练是与客户一起发掘内在,突破外在的人。
如Lily和我的对话,Lily让我意识到自己对老板的诉求,是在发掘我的内在。继而想通了和老板怎么相处的问题,是突破我当下外在的卡点。
教练与咨询,心理治疗,倾诉热线的区别
咨询和教练,最终都会形成方案。咨询有财务,战略,营养等等方向,咨询师授人鱼,直接提供方案,让客户执行;教练以一个问题出发,着力点集中在客户这个人身上,陪伴客户发掘自身资源,最终方案由客户去发现和执行,教练授人渔,让提高自我意识,影响更持久。
心理治疗与教练,都是心理学基础上的应用。心理治疗着眼于过去,做的是疗愈;教练着眼于未来,做的是推进。例如,如果一个人问他做事拖延的原因,心理治疗发掘的是你过去形成拖延的原因。教练发掘的是拖延对你实现某个目标的关系。
倾诉热线和教练,都会认真地聆听客户。跟倾诉热线会表达得很爽,但聊完就完了,更多是情绪的表达和宣泄。跟教练谈,教练除了让客户有情感的表达,还会指向行动,客户需要和教练一起探索实际情况和可能性,制定落地计划。
问题二:教练为什么存在?
教练的应用一开始是用于企业需要。是大环境和个人需求的结合。
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对个人自主意识的需求
30年前,社会活动的需要是工业发展,工人作为资本的一种,需要的是服从性和准确性去实现工厂统一流水线上的最大产能,因而各种梳理优化流程的标准层出不穷。费时费力的教练在那时候可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
到了今天,社会活动的需求是智能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创新的实现没有唯一标准,是不确定的,人作为其中的角色也从资本变成了资源,被要求有更多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为企业在不确定性下实现增长。教练作为一个点亮人底层心态和视角的方法,更贴合激发”自主意识和创造力”的需求,因而开始被企业所应用。
我们来想象一下一个情景,现在老板在跟他的员工小王在做年终绩效考核。
(一)
传统的绩效反馈模式
“小王,你今年的KPI是xxx,你这里完成了,那里只完成了60%,所以年终绩效是C。你需要做好方案1,2,3去解决这个差距。”
(二)
教练的绩效辅导模式
老板:“小王,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小王:"xxxxx"
老板:“那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小王:"xxxxx"
老板:“针对目标和现实,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小王:“可以有方案1,2,3,4”
老板:“那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如何知道?有什么是可以立刻实施的?”
仔细体会一下这期中的区别。前者老板是告诉小王一个“事实”,小王没有参与感,只是被动接受一个结果,后续的动力缺乏问题可想而知,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后者是通过提问,让小王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小王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参与感增强了,更能激发自主意识和创造力,和对后续工作的责任感。总的来说,小王更被赋能去做好这个工作。
问题三:教练能为个人解决什么问题?
随着需求增加,教练慢慢从企业应用,普及到个人。如生命教练,家庭关系教练等。那么,教练能为个人解决什么问题呢?
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听了很多道理,为什么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是别人的道理,你要过的是你自己的一生! 教练的信念,人都是有自然学习能力且潜能可被激发。就如婴儿能学会走路。教练作为一个“打死都不直接给答案”的角色,和客户是合作关系,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回归客户,教练帮助客户发现属于他自己的“道理”。
以Lily跟我对话为例子,如果Lily直接告诉我,“你把自己当工具就对了,别想那么多”,那我大抵会产生心里抗拒,即使不去反驳,但也不会真的去做。
反之,Lily通过提问,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当工具的负面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最后虽然我同样选择当好这个“工具”,但这个过程是经过我自己的思考,我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也愿意为这个自己得出来”道理“负责任。那这个做起来的效果就跟别人告诉我的“道理”不一样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知道跟做到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中间隔着“不知”,“不能”,“不愿”三条大河。
“不知” -- 我不知道我要做。“不能” -- 我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资源去做。“不愿” -- 我没有动力去做。教练是在以客户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聆听和提问,去达到让客户发现自己的盲点,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理解自己行动原因,从而提供动力去促进行动。
就像我”我虽然理性上明白工作是交易,但情绪上有抵触,我还是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场交易“,这就是知道,但是做不到,不愿做。这个对话后,我发现自己可以实现“做到”的方式 --- 更灵活地”分而处之“。这就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跨过了”不能,"不愿"的大河。我也的确在对话以后去做了。
问题四:教练使用的限制
听起来,教练的确是一个很神奇的职业,好像只要是人的问题,就能解决?
当然不可能,如所有的专业技能一样,教练也不是万能。那么,教练方式的使用,有什么限制呢?
教练对客户的要求
虽然教练相信每个人有自然学习的潜能,但教练的过程是需要客户自己用力生长的,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好准备,或者说有这个需求去被激发的。
教练对问题的要求
教练主要适用于没有确定答案的规划或选择决策问题。而对于有相对正确答案的问题,例如医学问题,感冒发烧了吃什么药。乖,这种问题乖乖听医生的。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例如今天吃什么,也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用到教练。
问题五:被教练是怎样一种体验?
由于教练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被教练的体验也是因人而异。而我总结其中最共通的两点是:
从一团乱麻到逐渐找到“线头”的豁然开朗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到,对话的内容分了4个阶段:
一开始的是希望做自己但现实要求做工具,如何统一的问题;
然后是对“交易”一词负面情绪的表现;
跟着是老板对我的诉求,和我自己的诉求之间的区别;
最后才是我意识到要解决和老板关系的卡点,需要找对满足自我诉求的途径,而不是“天下大统一”。
这也是被教练的体验,我当时在和老板的关系卡住的状态下,虽然知道是卡住了,但千头万绪,一团乱麻,无从抓起。“教育是教孩子做自己还是成为工具”的话题在当天便成了一个引子,通过与Lily的问答,我借题发挥,一步一步察觉到自己表面问题下的真正诉求是“找对满足自我诉求的途径”。找到了这个“线头”,让我豁然开朗,自然而然便有了下一步“把不同的人分而处之”的感悟和行动。
被全然倾听的舒畅温暖
在对话中,我会一步一步往里走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关键字,甚至话背后没说的情绪都被Lily看到,并且回应了。从“关爱自己”到“工具”,从“交易”到“交易”背后的情绪,从“希望价值观一致”到“老板和我的诉求”,最后到“哪里可以满足诉求”。每一层的回应都让我产生力量并顺理成章地看到下一层。
我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有一个人经常全神贯注你,听你说的话。还是更多时候遇到的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应和着你。又或者是你一边说,他不断给你建议,让你感到“你根本不明白我要什么”的暴力沟通。如果是第一种,那么恭喜你,相信你能够理解我说的被全然倾听的感受。如果是后两种,也没关系,毕竟肉眼所见,后两者才是日常生活中的大概率场景。那么,我给你形容一下那种感觉,就是他很懂你,你不自觉地会越说越多,把堵在脑子里的一块一块“血栓”吐出来,让血液重新流淌起来的一种舒畅和温暖全身的感觉。
问题六:学习教练的感受?
学习教练前,我只是模糊地觉得,哇,教练好厉害,是怎么能做到的呢?带着这个好奇心,我开始学习教练。
教练的基本原则和工具变清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首先是原则,正如顺燕提到家长教练营里所说的教练基本前提: 每个人都是独立完整生生不息的人, 我们需要活在当下。这和我对教练原则的理解一致,相信每个人有自然学习生长的潜能。
然后是工具,教练里学习到的工具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学习察觉自己,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客户的内容不带评判,让其更好地向内探索。
第二方面是学习察觉对方,保持一个中立的第三者角度,从沟通中去分辨事实,情绪,底层需求,当前诉求等。
第三方面是学习察觉环境,聚焦要解决的问题,回到现实系统环境中,去发现自身可用但之前没发现的资源。
回看对话中,Lily对于我表现出的对“交易”的负面情绪,并没有评判,而是接纳和澄清。而且很好的引导出了我自己对“交易”的情绪(冷冰冰),底层需求(被关爱),和诉求(老板的诉求是我提供服务,我的诉求是让老板关爱我)。最后是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盲点,用同一方式去链接周围不同的人去满足我的诉求。当发现盲点,也就是把无意识变成有意识,问题一下子就明朗了。知道这样行不通,需要换种方式。
经过这样的拆解,我那团模糊的“知其然”也就开始能理出个“所以然”。
要做到知行合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听课的时候觉得,“嗯,懂了”。但是!到了真正去练习的时候,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知其所以然”只是第一步,让你有了教练的意识,要知行合一,要自然流畅地做到,还是需要不断刻意练习-接受反馈-再刻意练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啊。这也是为什么教练的职业认证是要求积累一定的小时数的。因为没积累到一定的练习量,那个教练能力是出不来的。道理跟写作类似,没写到一定篇数,写作的感觉是出不来的。
问题七:学习教练对自身的影响,能不能用自我教练的思维和方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可以。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对话后,我对自己的当下更清晰,状态也更积极。
从教练原则和工具上说,学习教练让人对自己,对方和环境保持一种有意识的察觉。并且教练的思维是从相信人自身的学习生长潜能出发,从内而外的思考。这样的思维方法能提高自我意识和力量,减少混乱和失控的状态,更清晰的看到当下。
从学科逻辑上说,教练的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外在呈现是非暴力沟通+系统思维。对于上述三者的具体内容这里不详细展开,但如果你之前有实践过部分或全部的相关内容,相信能体会到它们对自身所带来的正向影响。教练作为它们之上的一个专业应用分支,也是能给人赋能的。
因此,教练的思维和方法可以应用在自我教练中,让自己过得更好。但是,不是说学了教练技术就“得道成仙”了。教练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盲点,是人就会有能量和情绪状态的高低起伏。因此,即使是掌握专业知识的职业教练,通常也会有一个自己的教练,这样是为了有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和力量,去支持和陪伴自己看到自我教练中看不到的盲点。
问题八: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练?
现在国内的教练行业由于是新兴行业,各种流派的教练很多,有点鱼龙混杂。要找到适合的教练,我的建议是先保下限,再从内外两方面验证。
保下限
找有资质的教练,教练行业中最大的国际联盟是ICF(国际教练联盟),它不直接提供教练,但它负责以教练职业标准去认证教练课程,保证课程的科学和完整性。所以保下限一个有效方法是,教练所学习的课程是经过ICF认证。
尊重自己的感受,教练对客户,是支持和帮助的,是赋能的。而绝不是评判和打击。所以在被教练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受到的是评判,是打击,那你可能遇到的不是教练,而是PUA, 快逃。
留意教练的沟通方式,上一篇文章提到,正式教练会谈中,教练的工作方式是以提问为主,虽然实际情况中,教练也会用到一些直接反馈沟通,但85%以上会谈中的沟通都应该是开放但强有力的提问,并且是让客户说得更多。所以如果你留意到你的“教练”不符合这样沟通的方式,当然对你也有可能是有帮助的,只是他是否真的在用教练的方式来帮助你就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保下限的基础上,我们再去谈适合。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去验证。
对内,如问题一中说到的,你能否在被教练过程中感受到教练对你的全然倾听,能否感受到从一团乱麻中找到线头的豁然开朗。并且,这样的感受有多强烈。
对外,教练的过程是否促进了你在现实中的具体行动落地。上一篇文章提过,教练不是倾诉热线,教练是指向行动的,所以教练的过程理应促成行动落地。
最后,在建立一个长期的教练关系前,通常会有1-2次的“化学面谈”,以此来看看教练与客户是否适合,是否能产生化学作用。可以利用这样的前期面谈按以上 -- 保下限,对内对外验证的方式去物识适合自己的教练。原则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教练是人和人之间互动过程,而人与人千差万别,没有统一标准说哪个教练就是最好,适合所有人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以上是我用自己对教练的理解和亲身感受,来回答关于教练的8个问题。
一. 教练是什么
教练的定义
教练与咨询师,心理治疗,倾诉热线的区别
二. 教练为什么会存在
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对个人自主意识的需求
三. 教练能为个人解决什么问题
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四. 教练使用的限制
教练对客户的要求
教练不是所有问题都适用
五. 被教练是怎么一种体验
从一团乱麻到逐渐找到“线头”的豁然开朗
被全然倾听的舒畅温暖
六. 学习教练的感受
教练的基本原则和工具变清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练能力的修炼,要做到知行合一,路漫漫而修远兮
七. 学习教练对自身的影响:
清晰当下
赋能自身
八. 如何找到适合的教练
从资质,感受,沟通保下限
从内心感受和促进行动找产生化学作用的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教练这个新兴技能和职业,更为读者所熟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了解,教练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帮助到人们更好地生活。
婷
20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