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峻康约好,周末要去动物园看长颈鹿,可是周五的晚上,峻康的爸爸突然不舒服,就对峻康说:“如果明天爸爸还不舒服,我们就不去看长颈鹿了。”
长颈鹿可能看不成了,峻康很不高兴,撅着嘴不说话。
“爸爸不舒服,我们应该在他身边照顾他,假如你生病了,是不是也希望我们照顾你?”
峻康勉强地点了点头。
看妈妈忙着照顾爸爸,而他也非常关注爸爸的身体,似乎对去动物园还抱有一丝希望。过了一会儿,他跑来问:“爸爸,你好些了吗?”
为了不让峻康担心,峻康爸爸笑着说:“好多了。”
峻康听了很高兴,赶快跑到我面前说:“妈妈,爸爸说他舒服一些了,那明天我们可以出去玩了吧?”
看着峻康渴望的眼神,我们都无法拒绝。第二天,峻康爸爸强打起精神,全家人一起去了动物园。
宠爱孩子,即使大人受点苦也心甘情愿。可回来后,峻康妈妈说,那天在动物园,看到生病的我仍坚持陪着峻康,心里酸酸的。我们当父母的,是不是因为孩子小,就不去教给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呢?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处处为孩子考虑,甚至忽视了爱人,这样做是不是也很“自私”?孩子做事不考虑大人的感受,自私自利,是不是爸爸妈妈无意中造成的呢?
默许、迁就甚至纵容孩子的自私行为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这表现在孩子做出过于利己的行为时不加以制止,甚至表现出默许和赞成的姿态。比如,一些妈妈会忽视孩子吃独食的举动,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明确制止。有的妈妈甚至在不知不觉地培养孩子吃独食的习惯。在肯德基或麦当劳,我们常常会看到妈妈们坐在孩子对面深情地看着孩子开心地啃鸡腿,自己却一口也不吃。偶尔孩子会把啃了一半的鸡腿递到妈妈面前,妈妈们只是感动地一笑,将孩子的手推回去,说:“妈妈不喜欢吃,你吃吧!”
这完全出自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这一点我十分肯定并为之深深感动,但是我对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持有怀疑态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好东西留给孩子,但是不表示孩子应该独享好东西。因为孩子毕竟还小,不可能完全领会父母的爱和良苦用心。大多数孩子反而会觉得也许爸爸妈妈真的不喜欢吃,或者大人应该让给小孩吃。渐渐地,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不会再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我们的职责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需求是双向的,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别人这些,自己也就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但爸爸妈妈们因为爱孩子,经常会把自己定位为超人,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从来不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需求、也需要被关爱。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自私的性格悄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