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立思辰收购中文未来教育,将“大语文”推向了风口浪尖,变成了K12教育赛道上一个新的风口。
“大语文”这一概念在教育培训机构实现,不得不归功于窦昕。从思泉语文,到巨人大语文,再到诸葛学堂,窦昕一次一次的辗转,把“大语文”炒得十分火热。窦昕的大语文模式,“阅读+写作+国学+文学常识”,成为了目前各个大小教育培训机构模仿和抄袭的对象。
然而,大语文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只有窦昕实现的那么一种模式呢?我没有答案,但最近女儿学习的一个案例,让我不得不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女儿马上快7岁了,一直喜欢听评书,最近迷上了刘兰芳讲的《岳飞传》,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要听上20分钟,即使瞌睡得要命,她也一定会扛着瞌睡听完。然后,女儿会找着我来聊岳飞的故事。我告诉她,岳飞是历史上一个真正的人物,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
她说:真的吗?
我说:是真的。妈妈给你买的那套历史书里面有。
这套历史书,是台湾出的《写给孩子们的中国历史》,整整14册,买回家半年都没有动过。我给孩子推荐过几次,也试图给她念过第一册,但是孩子拒绝听。
然而,这一次,当我调出宋代的那一册书给女儿的时候,她还真的认真看了起来。一看,女儿就开始缠着我给她讲宋代的事情。其实我的历史也不好,读得少,于是就捡自己知道的南宋和北宋分界的事情。我才起了个头,讲宋朝分南宋和北宋,孩子就接过了话头。她知道了南宋为什么叫南宋,知道北宋被掳走的两位皇帝是谁,知道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叫什么,跟掳走的皇帝的关系,知道事情发生的年份。我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些细节我都不知道。
孩子问:妈妈,你给我讲点别的吧。
然后,我只好坦白:妈妈就知道一点你知道的,还不如你知道的多。孩子特别骄傲,然后开始告诉我,她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的。
再后来,我跟孩子聊到岳飞文武双全,留下一首非常著名的《满江红》。孩子想了解一下。我马上从网上搜索了一些经典的《满江红》朗诵的视频给孩子听。若干天后,孩子告诉我,她会背诵《满江红》了;然后,孩子告诉我,吟诵课上的飞花令,含“月”字的诗句,大家都没词儿了,她从岳飞词中找到了一句,给小组破格加了10分,因为一句本来只有5分的;再后来,班主任在班级群里面分享了孩子主动要求展示朗诵《满江红》的视频。从孩子的朗诵视频中,我看出,孩子理解了每一句词的含义,理解了岳飞那种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心情。
从听评书,到读历史读物,再到朗诵、背诵宋词,我从未使劲儿推过,完全是孩子主动进行的,而且兴趣满满,积极性强,成就感也强。
我想,或许这也是大语文。
我们无需那么功利地去给孩子介绍岳飞此人,介绍写词的背景,无需带着孩子逐句去理解词的内涵。当他们听故事、阅读的过程中,那种文史的知识,就慢慢涵养了出来。
尽管孩子的学习案例,让我窥视到了大语文的一角。然而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追问:真正能够给涵养的大语文课程是什么?其课程框架该如何架设?大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我们该如何去教?大语文课与历史课、哲学课、美学课的边界到底是什么?……当这些问题逐一得到解答的时候,或许那种提升孩子素养的大语文课程也就出来了。
以上这些问题该如何得到解答?又会成为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或许,我们得追问: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