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适时拉回来电者,让来电者思考自己
由于倾听时间有限,倾听师需要控制探讨的深度,以免给来电者造成伤害,倾听师需要将来电者拉回到沟通主线上来——让来电者把当下发散的思维(案例中的同事关系困扰)和求助的扳机事件(男友关系困扰)联系到一起。
扳机事件:让来电者理解他的情绪并非因为当下的事情而产生,只是因为当下的事情让原有的情绪和感受爆发了。
于是,案例中,倾听师问:“男友你回复你的信息,你会不会认为男友不喜欢你了呢?”(两件事关联在一起)(假设验证)
十五、回到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
期待角度:案例中,来电者期待他人能喜欢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回应。
工作目标:不知道怎么面对身边人不喜欢自己,不知道怎么周围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困境(心理层面)。倾听师通过关联、提问,假设和验证
倾听师要让来电者知道,自己遇到的困扰是在自己内心的困境,而不是当下的现实问题。
应对角度:她是如何应对当下的困扰,是否有求助他人。
十六、允许来电者的退缩和抗拒,倾听师小心翼翼地推进谈话。
因为倾听师所说的解释和理念对来电者而言,是外力。
案例中,倾听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了解来电者的思维导向:“你是否像他人求助”“他人是指谁?”而不是直接了当地询问其和父母关系如何。
十七、共情,引导思考
共情来电者在的感受,引导来电者去思考事件的关联,让来电者看到问题的症结在更深层次。
案例中,来电者在父母面前满满的委屈感,害怕自己不被喜欢,害怕被抛弃,故此希望别人喜欢她。
十八、由于时间原因,不可深入,不能让来电者自己去缝合伤口,因此要把来电者拉回来。
案例中,倾听师引导通话进入收尾环节。
十九、即便通话即将结束,依旧要持续共情,为引导咨询做铺垫
肯定对方的努力,努力去解决问题。
二十、来电者靠近倾听师,未必是因为喜欢这个倾听师,而是因为来电者内心的移情和投射,体现了来电者内心的症结,表示来电者愿意去改变
案例中,来电者在倾听师这里感受到了接纳,所以他就想要靠近倾听师,有可能在与男友关系之处也是这般。来电者想要在微信上直接与倾听师沟通,倾听师断然拒绝。一方面受心理伦理指引,另外一方面即使来电者能与倾听师在微信上沟通,未必是好事(可能重演她在其他关系中的困扰)可能反而阻碍来电者的成长。
得到满足就不会去改变,没有得到满足,承受痛苦,才会去改变
二十一、总结
问题:来电者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与男友的关系,她总是觉得自己被忽视和冷落,
1、自尊:不自信,自尊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被伤害的感受
2、期待:渴望被关注、被爱,被回应和陪伴,但是不知道如何获得
3、应对:压抑自己的感受,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应对,有时候会情绪失控
4、关系:关系中认为自己被抛弃的一方。在关系中总是看到自己的需求,而看不到关系的互惠性质(仅社会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