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妻子说,没有年的味道,其实,没有味道才是真正的味道。平常的日子里,都是过年的味道。因为年不是一年过,而是天天过年。只不过太平常了,你没有感觉而已。
对于刚迈入花甲之年的我们来说,对于过年确实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小的时候,过年是一年就过一次,无论是仪式还是程序都显得格外隆重。小孩子盼着过年,是为了穿新衣服,能吃上好吃的东西,而且还能吃饱。所有过年的热闹都是孩子们的,大人们则相对平淡一些。
一到了年关,孩子多的人家,早早就开始筹措过年的钱。最起码让自家娃娃穿上新衣服,大人则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无论是人前头还是走亲戚穿得体面一些。平日里,就穿补盯衣服,新旧她就无所谓,而过年就不一样。一切都是新的样子,初一早上的出新就是这个意思。
除了穿着要新以外,再就是吃。民以食为天,今天吃已经不算什么,也没有多新鲜。而在那个年代,吃饭就成了问题。平常粗粮填饱肚子,还说得过去,而过年就不一样了。再困难的家庭,也得有白面细粮,因为亲戚们要来串门。还要有肉有菜,待客不能漫待。
有的人家确实是年过不去,手头又没有钱,还要走人情,怎么办?向好一点的人家借钱。
腊月里借钱是很丢人的事,但又没有一点办法。记得有的人到我家里来借钱,父亲总是会借给他们,尽管我家也不是十分宽裕。但父亲说,遇到难处了,没有办法了才来借钱,能帮就帮一下,没有多了有个少。二十三十的还是能拿得出来,而最不愿意借钱的人是我,因为好借而不好还,你不去要别人很少主动来还,而要钱的活就是我的。腊月里借的钱,要等到明年七八月庄稼下来才能还上。等家里用钱的时候,别人借去的又还不上,父亲就又犯难。
从农村出来的人,对年的感受要比城里人深,那个年代,日子不好过,还可以凑合,而年确实是难过。每家都不宽裕,谁家有个工作的人就日子过得好一点。所以,人们都盼着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长大了能过上好日子。穷怕了,穷日子让人们苦熬着,什么时候是个头。
那个时候,过年就是过年的样子。反正过年几天的生活比平时好,吃得饱饭,穿得新衣服,走亲戚拜年,仪式感满满的。带上自家的花馍馍,到亲戚家里去,显得格外亲切。大人们说的都是一 年的收成,还有来年的打算,交流着,议论着,没有人抱怨,有的是正气。
农村里,年头节下走亲戚,平日里不是不走亲戚,而是没有办法招待亲戚。更何况,庄稼人平时要干农活,也没有时间走亲串友。
农村人对城里人是无比的羡慕,吃上商品粮更是十分的奢望。
反正家家都一样,都好不到哪里。谁家也没有嫌弃谁家,都是盼着一年的光景比一年好。
过去的农村一到腊月,看到左邻右舍杀猪宰羊、做豆腐、蒸馍馍、炸油饼的情景,家家都在准备年货。小伙伴们就特别盼望过年,每天都扳着指头算日子,恨不得过年的脚步飞奔而来,常常在梦里都憧憬着过年的种种好处。
年味的喜气,冲淡过去的时光。过年,就要花钱,对有钱人来说,是过年,而对没有钱的人来说,年不好过。有钱了天天过年,无钱日子更难过。年好过,日子难过。正是六七十年代的真实写照,今天的九零后零零后长大的孩子们是怎么也体会不到那个时候的艰难与辛苦。
一年忙到头,今日是大年初一。过年从今天开始,不过,今年的年有点特殊,这是三年来最美的一个春节。放开了,人们的心里亮堂了许多。
说是年淡了,但年的仪式一点没有少。现在的过年什么都不缺,什么东西都应有尽有,就看手头的钱多钱少。与过去的那个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
都说今年什么不买,而一样没有少买。除了吃穿用度外,家里多了许多鲜花,各种灯带,以及装饰的挂件,焕然一新的感觉。浓浓的年味比以往更浓,年味的浓是对生活的热爱。
人啊,没有钱寸步难行,有些事情有钱就不难了。有钱,固然是好,但来路一定要干净。凭本事挣到的钱,怎么花心里踏实,而靠歪门邪道得到的钱,你会不安生。
过年,是一种仪式,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浓浓的亲情的温暖。一年到头,年的味道不是变淡了,而是赋予了它新的生活。过完年,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无论你走到哪里,过年了总得回家团聚,吃团圆饭,看望慰问老人,走亲访友拜年。这是一种风俗民情,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