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制的爱还是爱吗?
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答案自然不同。如果说“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就是爱,那么控制未必不是一种爱,但如果说爱是指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会给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那控制就不是爱。因为增加一个人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对方的意志,增多对方选择。而控制是减少对方的选择,压制对方的意志,削弱对方的力量。
越是被父母控制的孩子,越容易叛逆和失控,因为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顺从,不屈服。被严格控制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无助,只能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生命力,同时确认父母是否爱自己。而越是亲子关系融洽,得到父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孩子,反而越自律、越平和、越有生命力,因为内心丰盈、不匮乏、有安全感,对自己有信心,对环境信任。安全感、自尊和自爱才是构建孩子自控力的基础,而不是父母的控制和惩罚。
越是想控制孩子的父母,越容易被孩子控制。因为想控制某人时,我们的内心就会预设诸多的“应该”和“必须”,并认定要靠这个人的表现和成就来定义自己的快乐和价值,等于把掌控自己命运,左右自己情绪的权利和责任交给了他人,自己反成了被控制者。这就像那些对孩子成绩过度关注和焦虑的父母一样,当孩子成绩好,会开心无比,奖励不断;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又焦虑万分,甚至对孩子又打又骂。父母本意是想借助奖惩去激励和控制孩子更努力地学习。然而,父母的行为却会让孩子认为,父母看重自己的成绩甚于自己这个人。那么,今天孩子能因为想讨父母开心而好好学习,明天也能因为对父母某些方面不满意,而故意不好好学习,用不好的成绩让父母焦虑、痛苦,进而通过成绩去控制和反击父母,彰显孩子自我的存在和生命力。
对孩子的控制,传递出的不仅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更加彰显的其实是父母自身缺乏安全感、力量感和自信心。唯自信者,才能他信。只有自信的父母才可能相信孩子、相信“相信”的力量,而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信心又会帮助孩子构建自尊和自信。所以,我总是建议那些习惯控制孩子的父母,可以静心问问自己到底在恐惧什么,是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和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被触动,还是内在的匮乏感和自我禁锢让自己无法承受生命的丰盈和自由?提升自身的安全感、力量感和价值感,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幸福,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示现。
王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