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家庭都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孩子,何况一个出了问题的家庭呢?
不止一个人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能有多深远?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逃脱不了原生家庭所赋予的原始烙印。
朋友20多岁了,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是个不可多得的人。唯独就是至今单身,身边很多人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步子稍微快一点的孩子都已经能打酱油了。于是她被各种催促和嫌弃。所有人都认为是她要求太高,不愿将就的缘故。后来在聊天当中才偶然得知,其实她至今没有谈过恋爱,对恋爱所持的是一种悲观态度。而这一切全都“归功”原生家庭的影响。
她的父亲异常蛮横霸道,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还是个家庭暴力和语言暴力的高手,而母亲呢又非常隐忍。但是非常喜欢生活在抱怨当中。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暴力至今记忆深刻:哪天姐姐一早去上学去了,为了一点家庭琐事父母争吵不止,乃至大打出手,她太小以至于不知所措,只能在哪里站着,母亲躲到卧室把门反锁,父亲气急败坏提着斧子破门而入,将母亲打伤,后来还是在邻居的各方劝说下才罢休。而这一切的发生,对她毫无避讳,目睹这一切的她既没哭也没闹,大人们都觉得小孩子能懂什么呢,没哭没闹就代表没事儿,就这样不了了之。谁都以为就像那道损坏的门一样,翻翻新就和以前一样没有痕迹了。可谁又曾知道,在以后的无数个日子里,那段记忆依旧伴随着她行进了大半个中国后依然更深蒂固,就此影响了她的一生。
父亲的暴力在此后的人生中也屡见不止,还不止一次的抱怨过两个孩子都是女儿,总归是别人家的。母亲总是说要不是为了她和姐姐,要就离开这个家庭了,让她在心底产生了一种卑微的情节。由于姐姐和姐姐年龄差异较大,暴力发生时,姐姐要么在上学,要么已经工作,所以姐姐后来顺利的有了自己的家庭,几乎没受到过较大的影响,而她从小经历着长大,哪怕是高考前一个月回家,家里还是纷争不断,以至于她高考完后想方设法的想要逃离,填了天南地北的志愿,唯独没有填比较近的学校。毕业后也迟迟不愿回去。问及便说在外面习了………其实,不是习惯了外面的生活,只是宁静的日子对她来说太珍贵了!
每个个体对异性伴侣和婚姻的最初概念形成于儿童时期以及后期的一些关键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父母的婚姻,在不美满的婚姻下成长的儿童,除非他们最初的印象被纠正过来了,否则,他们会对婚姻持有一种悲观看法,即便在他们成年之后,他们也会打心底觉得婚姻是注定不幸的。因而他们会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感到棘手,有的人甚至会设法避开异性,即使能与异性正常交往,他们也会认为他们对异性的追求不可能获得成功。
一些父母总觉得勉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就是爱他们,但是,他们却从未想过,让孩子在一个没有爱的形式家庭下成长对孩子的影响又多大。如果说真的没爱了,不如给孩子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以及原生家庭中那些不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毕竟,这对他们不公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固然知道养育一个孩子的种种不易。在一些没有原生家庭的问题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就会对“原生家庭”这个词无感或者反感,也很难理解那些经历伤害的孩子的心理。但是,既然存在,就有它的道理,这不是谁单方面的错,所以请理解你身边受过心理伤害的人,即使不能理解,做到视若平常,不嘲讽就是一种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