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困惑我很久的现象,自从20周岁生日以来,每年生日的时候我总是记不清自己具体是二十几。说来也奇怪,闺蜜们每年是多少岁生日我记得却格外清楚,所以每年我的岁数都是通过她们的推算而来。就像今年一样,我仍然没法相信自己要迎来25岁的生日,但是想到闺蜜过两天26岁,一切仿佛又能理解了。
年龄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回想起来,我对于年龄记忆的模糊是伴随着日益加深的年龄焦虑一起而来的。焦虑什么?因为都说20岁之后,30岁感觉会很快到来,事实上的确也很快,今年马上过半到25了。30岁是不是会意味着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会慢慢失去自我,投入家庭、养育孩子,容貌、身体各个方面都慢慢变差?30岁之后很快40、50、60,以现在我的心境,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老去、甚至死去。还有一个层面,我年龄的不断上涨,也意味着奶奶不断地老去,我实在是没有做好看着她老去步履蹒跚的准备,尽管她已经在变得行动缓慢了,更没有做好她会离开我的准备,我希望这一天越晚越好。
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很多自律的人,将自己的身材、容貌、状态保持的很好,去抵挡岁月的痕迹。
曾经有段时间,我也立志要和她们一样,去健身,去护肤,开始健康饮食,我的体重开始匀速下降,我的状态开始慢慢变好,不可否认这给我带来了欣喜,我每天的关注变成了体重、身材、皮肤、精神状态,这些比年龄、衰老、死亡来的轻松得多。但是这种状态不可持久,每当和奶奶视频聊天看到她一日比一日老去,每当考虑到未来结婚、生育,每当看到身边或者新闻里一个比一个更年轻的人患上癌症甚至猝死,才意识到焦虑从来没有一刻远离过我。
年龄焦虑从来不等于容貌焦虑,容貌焦虑可以通过医美、锻炼、饮食等方法去逆转容颜,从而克服;但是人的老去、死去是必然,无法逆转。
年龄代表的时间,一直流逝并不会因为任何人和事而停下片刻的时间。原来我一直焦虑的不是25、30、40这个数字,而是数字的增加意味着生命倒数,但我对生命本质、对死亡的思考和认识,还不足以让我去抵挡这样的焦虑。
自今年春节期间去上坟之后,我就一直陷在对未来、对死亡的焦虑中难以自拔。其实每年初一都会去上坟,为什么今年我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去年春节回家还是去家里探望外婆,而今年就只剩一个坟山堆了,联想到终有一天我要这样送别我最爱的奶奶,我就感觉到窒息。我恐惧年龄的增长,因为这意味着她的老去。
春节回重庆的车上,一个隧道里,我突然感觉灵魂在一瞬间剥离了身体,就是从那之后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体会不到当下的快乐和悲伤,一直沉浸在对未来的焦虑中,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死去的人,在看着在还存在的世界,有一种苍白和无力。那段时间我看书,《西藏生死书》和《最好的告别》,试图去弄清楚生死,试图能从那样的状态里走出来。直到现在,我慢慢清醒,虽然偶尔还是会陷入那样的恐惧和焦虑之中,找不到出口,但是至少可以体会到当下的快乐和悲伤了。
这是我在经过那个隧道之后写下的话,也是我年龄焦虑演变而来的初始感受。“曾经只会在夜晚的时候想到死亡这件事,但是现在,竟然会在白日行驶的车上,想到会面对的亲人的逝去,爱人的逝去,自己永远的离开,而全身发冷的地步。我在想这个世界,是为什么要定义人生老病死的规则,人一旦死去了,就再也没办法感知这世上所有的一切,对失去自己和所爱之人这件事情,只剩下满满的无助。人死之后,还会有其他可能吗?我是如此留恋这有时候看起来不值得的人间,我贪恋这活着看世事变迁的感觉,可是我不能永远活着,我身边的人也不可能永远一起活着。我会面对一个个至亲的逝去,我送走他们抑或他们先送走我,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最后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再也没法一起言语。去世之人弥留之际只剩不舍,不舍所爱之人;活着之人只剩苦痛,从此只能在记忆中让彼此生活的痕迹再度鲜活。每一个生命体,都太脆弱了。”到现在看到这段话,还是会难受。
还有一个现象,印象中以前的家庭聊天总是欢快愉悦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家人的聊天总会提到癌症、死亡 ,某某去世了,递多少礼;某某癌症晚期,很痛苦,还是决定要去治疗。奶奶开始感叹人老了就是这么回事,开始对我感慨70多岁人了是为了什么还在这样忙碌着,我很心痛,但是感觉却无能为力。究竟是我对这些关注度过高,过于敏感,还是确实我们年龄已经增长到到要陆续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问题已经避无可避。忌讳、逃避,从来不是长久之计。
《西藏生死书》作者认为,只有认真思考过死亡才能更好的活着。认识到死之必然,才能慢慢坦然接受生死。我并没有对这个问题想的透彻,这是需要一辈子去做的事情,人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赴死去做准备吗?但是我的确认真思考过,这些思考的痕迹和感悟在未来的某些时刻,一定会有它的价值。
所以该如何去克服年龄焦虑呢?
我得到的答案是:不对年龄设限,活好每个当下。答案很简单,但却是知易行难的事情。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有当下了,思考死亡,把握当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