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1)表面问题:共读小伙伴对“创新”、“创意”、“天才”、“风格”看法不同。
(2)实际问题: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对这几个词背后的心理表征和赋予的含义不同,心智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又让我跟不上对方的节奏。
场景还原:在讨论风格和创新时,我主观认为在“新竞争与交流越来越充分的时代,风格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行业生态多样性削弱,并以足球运动员和武功门派为例。(我的侧重点在于“行业”,而非“我个人”。)而准确地说法应如方警官所说,第一要找拆分行业,是哪个行业;第二要给出判断行业多样性减弱的标准。
(3)我的错误假设:
认为表面形式的多样性减弱,忽略了和以前的那种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如今的表现形式,也有它丰富的一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第一是自己急于表达,没有形成无歧义有逻辑的语言就往群里发送;
第二是自己认知有局限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没有考虑万维钢老师的那篇文章的特定场景,去掉了大前提,随意引用。
第三是掌握知识实在有限,对大家讨论的案例,只能看到表面字眼的意思,看不到事情背后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
3.在和大家有不同意见的交流时,我的心理表现怎样?
a. 和大家交流中,主观认为别人没有明白我想表述的意思,或者是由于我没有表述清楚,而导致大家谈论的“风格”的客体对象不同。
a1. 看到大家在说,“不会走就想跑是会摔跟头的等等”,内心有一点点焦虑,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啊,为什么会被这样解读?
a2. 如果是红灯思维,为了自我维护,很容易演化为和别人撕逼。瞬间调节情绪,观点≠人本身。先分析为什么表达的意思主观上感觉被误解了,再考虑该如何正确有效的表达。
a3. 大家交流的目的只有一个,共同进步。即便感觉被误解了,也要在内心先感谢别人愿意花时间和我讨论这个事情。如果事实证明是自己错了,那又学了这么多,就是真的赚到了。
a4. 在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后,(原文为:我刚才说的风格的意思不是针对具体个人,而是想说整个行业生态不像以前那样多样性。)即便被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心情也很舒畅,因为观点被证明有误要比意思被曲解更让人觉得“死得其所”。
4. 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1)调整情绪是第一步,永远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即便未来和别人合作,需要协商时自己真的是对的,也要用适合的方式有效的表达。
(2)知识储备不够是硬伤,因为同样一件事,别人能看到80分的水平,而自己只能理解到30分,懂的越多,离世界的真相越接近,分析问题也就越客观。多读书,读好书。考虑问题要放在特定的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