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代表取消作业,如何设计语文作业,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成为摆在一线老师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今天读吴欣歆老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业发展功能的实现》一文,真是大开眼界。原来,我只关注到作业的量,很少关注作业的质。吴老师的这篇文章高屋建瓴,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介绍了如何设计能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
吴老师先介绍作业的功能,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讲如何实现作业的发展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一、作业的功能
吴老师说,“作业是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具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功能。”作业的最终目标是和课堂教学一起共同完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吴欣歆老师认为:当前的语文作业的布置,出现教师思想认识与实践操作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普遍认识到,应该更新作业设计观念,但是实践中仍然是重复练习,忽视过程性评价标准,简单的提出作业完成的要求等问题。也就是说,老师都知道重复性作业不可取,机械性作业不可行,但是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呢?对这个问题,老师感到很困惑。
三、如何实现作业的发展功能
1.基本导向:从重视重复练习到立足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
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包括“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语言现象—探究语言运用规律”“发展作品价值—反思自身经验—丰富语言实践”“联结知识要点—建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系统”。
2.设计原则:从单纯关注结果到遵循过程性评价要求
具体设计原则: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完成作业的关键环节清晰明确,可观察;呈现学习进阶的水平标准。
3.关键要素:从简单提出要求到提供路径建议与工具支持
“作业过程实际上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架设思维支架,提供相关内容及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因此,布置的作业不应是要求式作业,而应该是指导式作业。指导式作业应侧重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给定程序的帮助下,依托合理的学习过程达成作业要求,形成完整清晰的思维过程。
因此,“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作业的发展功能,要关注作业设计的系列性、连贯性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发展的进阶性,还要关注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在实际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搭建发挥创造力的平台,为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创造空间。”
不要指望读一遍就能懂,读第二遍,第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