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在2012年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学生受教育水平在倒数1%的老师的班级,其负面影响相当于缺失全学年40%的课;但如果受教于水平在前20%的老师的班级,其正面影响相当于比他人多学了一至两个月。
更为有趣的是,该文援引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即使在由平均水平老师执教的班级,也比由倒数5%水平老师执教班级的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平均每人多挣140万美元。
不知道这篇文章中的140万美元是如何计算的。但是,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好老师的重要性。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肯定离不开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科活动,离不开教师。
余文森教授说: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是学科活动。学科活动具有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和教育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指学科活动能够凸显直接经验、强调身体参与、重视感性因素的作用、倡导“用中学”。
有学者将“用中学”的内容归纳为以下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目的,将“用”知识作为“学”知识的重要目的,强调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与社会实践,及“因用而学”“学以致用”。
第二、着眼于功能或作用,将“用”知识作为“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强调知识的运用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可以发挥“以用促学”的功效。
第三、着眼于过程,将“用”知识的过程看作“学”知识的过程,认为知识的运用过程也包含着知识的学习过程,或者实施运用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
没有深度的课堂,必然是平庸、表层的课堂;没有温度的课堂,必然是机械、乏味的课堂。
要提高课堂的深度和温度,要想提升学科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肯定离不开教师。所以,余文森教授说: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学科教师。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呢?
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一)学科素养
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一个数学老师不仅仅是碰巧教授数学的某个人。一个真正的数学教师以一位体现了数学、生活在数学中的教师,从一个很强意义上说,他就是数学的某个人。
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能够独立钻研和分析教材,并把教材编写意图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能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纸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3. 广博 广博者, 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二)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来自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敬畏以及深刻的理解、掌握和自觉而成熟的应用与贯彻;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潜能的信赖与开发,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爱护与保护,对学生人格和人性的尊重与欣赏;来自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老师讲解,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素养应该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养
有获取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李龙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2.创新素养
对教学教学具有挑战心、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当作创新主体,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张扬创新的主体性;宽容学生的失败,鼓励学生适当冒险,营造教学中激励创新的氛围;把教育教学看作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新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形成激活学生的新欲望、培育学生创新潜能的作用力;自己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创新,把每次教学都当作创意设计和实施的过程等。
3.跨学科素养
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跨语文、跨数学等方面的素养,要对生活的各个层面(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科技动态、乡土人情……)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有所把握,要细心研究如何从学科相联系、相交差、相渗透之处提出探究问题。
4.媒体素养
教师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机制教师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也只教师在认识媒体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巧妙运用。
5.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
教师参与到政府事务中去,参与到社会设为中去,在社会参与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甚至由于教师特殊身份和知识占有的便利条件,成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引领者。同时也要求教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学校周边环境建设,通过发挥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服务社区居民,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社会做贡献。
6.自我管理素养
自我管理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教导及约束的力量,亦即行为的制约是通过内控的力量(自己),而非传统的外控力量(校长、专家),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能够有效采取行动。
认真读完本书第二章第二节和第三节,虽然是一个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我也突然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多的焦虑:我们还能胜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这一角色吗?
学科素养中的三个关键词深刻、独到、广博,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教育素养中的六大素养我们作为老师全做到的又有几人?在现有的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上,我们又该怎样去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并由这群教师去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呢?尤其是最后一个素养竟然让我产生了:方向给你了,照着做就是了,全凭你自觉的错觉。
看来,终身学习是刚需,虽然已过四十不惑,仍然要不断学习才能解惑。希望我的努力与提升,让我胜任核心素养下的教师这一全能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