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张永老师《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有感
程 豪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6级硕士研究生)
今天是2018年03月19日,星期一。像往常一样,如果有空闲时间,我就会来到研究所里读自己喜欢的书。
今天呢,打算读张永老师的一篇精美作品,那就是《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前后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细细品读,下面将我对这篇论文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当作自己学习的一个印记。
首先,从这篇论文的题目说开。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并且非常好奇文章究竟长的什么样子。那么,这个题目究竟对我的吸引力在哪里呢?一,运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生态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在人、事物以及交叉关系的生态环境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究竟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中如何健康成长的呢?这两个遐想促使我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摘要、关键词以及正文等部分。
那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和问题,我走进了张永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世界中。首先,张永老师言简意赅的向我们介绍了生态学分析框架中的四层次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并进一步阐述了生态学分析框架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契合之处,并把生态学分析框架与学生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结,目的在于论述生态学分析框架应用于分析学生学习活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接下来,我带着“怎么具体运用生态学的视角审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呢”这样一个问题,急迫的走进张永老师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之中。于是,我就看到了张永老师笔下学生的“在校学习活动”、学生的“在家学习活动”、学生的“社区学习活动”以及学生的“游学活动”。在这里,张永老师对每一个场所的学习活动均进行了样态、表现、内容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和论述,并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论据支撑,这些案例以鲜活、动态以及生命的色彩散发出教育的生态性气息,充分展示了生态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
紧接着,张永老师对以上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三个论点:一,每种学习活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小学教育相关者应尽可能为中小学生创设学习时空转换的各种机会。二,中小学教育相关者应重视各种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结质量。三,中小学教育相关者应尽可能发挥自身教育的优势和中小学生的能动性。
到这里,张永老师的这篇论文中基于生态学视角下对学生活动的分析基本结束。那么,留给我的是什么呢?需要我基于此进行思考的有哪些呢?我从这篇经典的论文中学到了什么呢?那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的阅读收获。
1.运用跨学科思维或视角审视教育领域内的“真”问题,或许能够拨开教育的真实面目看清乌云下面的青草、小河、小鱼以及其它各种充满鲜活的人、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张永老师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多维场所及其之间的关系。
2.不同事物之间因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固有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而教育更是如此。从表面上看,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场所具有彼此的独立性,但是,基于人整体发展的视角,可以发现不同学习场所均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并且其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3.好的教育研究既扎根于实践,又具有哲理蕴味。张永老师的这篇论文,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也即站在教育一线实践的立场上,运用生态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理性把握,一方面展现了教育实践的魅力,另一方面体现了生态学作为研究视角贯彻全文的哲学线索。
4.走进教育一线,走出教育实践。既能理性的审视教育中的“真”问题,又能从教育的“真”问题中抽离出来;既能站在教育内部看待教育的发展演变,又能走出教育站在教育的外部立场审视教育;既能从教育的具体细节着手,又能够从教育的整体观念出发。对于好的教育研究,我想应该是这样。
以上便是我拜读张永老师《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这篇论文的所思所想。分享出来,和大家交流,希望能够得到更多老师、同学或者朋友的指点,这样,我才会在教育研究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