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河边,远远望去,一片紫色的云霞袅袅升起。哦,紫色的木兰花开了,那高贵的紫,总是能毫不费力地紧紧粘住我的眼睛,久久舍不得移开,总会忍不住,一路穿过杂花树林,来到它的脚下,屏住呼吸,倾听那似来自前世的呢喃,捕捉它渺渺的气息。然后,不停地抓拍,一朵花,一树花,一朵花上深紫的纹路,甚至花萼上,金色的绒毛,我都舍不得错过,我就这样细细的,小心地把它的容颜,连同它的风骨一起攥在手心,捂在胸口。如此月光下,我们便可以促膝长谈了。
最早知木兰花的名字,是日本歌曲《北国之春》送来的,“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之春天……”那时擒住我的是它优美的旋律和淡淡的忧伤,并没有去在意歌词中的木兰花。
直到有一天它走进了我们的校园里,那一树花就站成了整个春天,被它惊艳到的同时,忍不住去探究它,于是晓得那和黄色白色站在一起的紫色玉兰花,有专门的名子——木兰花,以示和玉兰的区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专门作诗赞美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白居易借用了古代传说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来赞美它的坚忍不拔,它的优雅美丽。
木兰是香草之中的高贵者也。屈原一生与香草为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把江离、白芷、秋兰这些香草都当做佩饰戴在身上,让自己的周身都散发着遗世独立的高洁的芬芳。屈原对木兰和宿莽更是珍视有加,“珍分惜寸,追彼岁年”诸处遍寻,才采得它们,“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据说,树高数仞的木兰去皮不死,而宿莽去心复生,它们可以忍耐冬天的风雪打击,可以经受“去皮挖心”的人患,皆安然无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可惜的是“兰、芷、荃、蕙”高洁的品质,很容易一下子陷入泥淖,它们极易随波逐流,坚守不住自己的底线,缺少坚忍不拔的坚持,因为“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它们跟着时俗变化,“羌无实而容长”,华而不实,外秀内空。而木兰和宿莽在众芳中芳香最为久固不变,它们坚贞不屈的品格远远高出随泼逐流的“兰、芷、荃、蕙”,它们高洁出尘,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矣”。
木兰别名辛夷,与梅花一样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春天的使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洪兴祖补注:“《本草》云: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此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屈原在其《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曰“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称它是上好的栋梁之才。那么文人墨客诗词中的“兰舟”,应该也是以木兰为材料制成的豪华船只。如此巨大的树种,绝对是上好的木材,更是春天里报春一线者中最热烈的那道风景线。唐杜甫《逼仄行赠华曜》诗云:“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有的花朵刚刚绽放,有的已开始飘落,那一片一片烂漫芳菲一直飘进诗人的心中,站在树边谁不怜惜这满地坠落的紫色火焰?惜它的芳华易逝?
李渔赞它“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 人世间没有玉树,可以用木兰花充当,所有的木兰花开放的时候,简直是空前的盛事。但是可恨的是它“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 别的花从开放到凋谢都是有一定时间的,该凋谢的花凋谢,该开放的花开放,木兰花却一下子全部凋谢了,半片花瓣也不留。李渔恨它花开易逝,说木兰花一开,就要马上去玩赏,能玩一天是一天,能赏一时是一时,莫等无花空留余恨。
我们何其幸运也!屈原需“众里寻它千百度”才得之,我们只需蓦然回首,它就在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接近它,感受它的芳香与美好,在它最好的年华里。